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孔子侍坐于鲁哀公”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侍”都是“在旁边陪着”的意思。()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论语》“侍坐”章中,孔子让众弟子各言其志,弟子们的言论中,孔子叹着气赞赏的是()。

  • A、子路
  • B、曾皙
  • C、冉有
  • D、公西华

正确答案:B

第3题:

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问题:你从孔子教育学生的实例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正确答案:

第4题:

《论语·子路》中记载孔子的哪个弟子请求去做农民?()

  • A、宰我
  • B、樊迟
  • C、公西华
  • D、子贡

正确答案:B

第5题:

《论语·先进》孔子与弟子之间谈论了人生理想的话题,孔子最为赞赏谁的观点()

  • A、冉有
  • B、曾皙
  • C、季路
  • D、公西华

正确答案:B

第6题:

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 ”孔子答:“家有父兄,怎能自作主张。”冉求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需立即去做吗 ”孔子答:“当然应当立即去做。”公西华对此很不理解,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去做。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加以抑制,使他谨慎。”
此材料给教师的启示是( )。

A.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因材施教
B.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因材施教
C.根据学生的情感差异,因材施教
D.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因材施教

答案:A
解析:
材料讲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冉求遇事畏缩不前,子路遇事轻率,描述的是孔子两个学生的性格差异,故本题选A。

第7题:

在《侍坐》一文中,孔子所赞许的学生是()。

  • A、曾皙
  • B、子路
  • C、冉有
  • D、公西华

正确答案:A

第8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问题: 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因材施教。子路好胜,所以孔子劝其不要立即行动以培养其耐心,不要鲁莽行事;而冉有畏缩,所以孔子鼓励其立即行动以培养其果断的性格,鼓励其当机立断。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心理面貌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9题:

孔子认可以下哪位弟子的人生理想()

  • A、子路
  • B、曾皙
  • C、冉有
  • D、公西华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侍坐》中表达了淡泊之志并受到孔子赞许的弟子是()。

  • A、子路
  • B、曾皙
  • C、冉有
  • D、公西华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