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向乙借款20万元,借期1年,月利率3%。到了还款期限,甲归还乙21.2万元,利息按照央行同类贷款利率记取(月利率0.5

题目
单选题
甲向乙借款20万元,借期1年,月利率3%。到了还款期限,甲归还乙21.2万元,利息按照央行同类贷款利率记取(月利率0.5%),比约定利息减少了6.0万元。乙就此事向法院起诉。法院予以保护的利息最高金额为()。
A

1.2万元

B

4.0万元

C

4.8万元

D

7.2万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公民甲与乙书面约定甲向乙借款5万元,未约定利息,也未约定还款期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借款合同自乙向甲提供借款时生效

B.在依照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不能确定还款期限的情况下,乙有权随时要求甲返还 借款

C.乙可以要求甲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D.经乙催告,甲仍不还款,乙有权主张逾期利息

E.未约定利息,视为无利息


正确答案:ABDE

第2题:

甲乙书面约定甲向乙借款8万元,未约定利息,也未约定还款日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借款合同自乙向甲提出借款时生效

B、乙有权随时要求甲返还借款

C、乙可以要求甲按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D、经乙催告,甲仍不还款,乙有权主张逾期利息


参考答案:C

第3题:

借款届甲乙均是自然人,甲向乙借款2万元,借期1年,年利率为10%,但乙预先扣下0.2万元利息。满,甲应还乙()

A.2万元

B.1.98万元

C.1.8万元

D.2.2万元


答案B

第4题:

甲借给乙100万元,约定:借期1年,借期内年利率为12%。后借期届满后,乙逾期4个月未还款。关于逾期利息的支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借款合同未约定逾期利率,甲仅有权向乙主张逾期利息2万元
B.如果借款合同未约定逾期利率,甲有权向乙主张逾期利息4万元
C.如果约定逾期利率为月息1,5%,并约定违约金10万元,甲有权主张违约金10万元
D.如果约定逾期利率为月息1,5%,并约定违约金10万元,乙有权一并主张14,5万元

答案:A,C,D
解析:
《民间借贷规定》第29条规定: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1)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末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2)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本题中,如果借款合同未约定逾期利率,因为借款合同已约定借期内的利率,故借款人甲有权主张按照12%的借期利率请求乙支付逾期利息:100万元×12%/12×4=4万元。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民间借贷规定》第30条规定: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按照年利率24%计算,甲得对乙主张的上限为:100万元×24%=24万元,24万元/12个月×4个月=8万元。因此甲向乙主张逾期利息和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8万元,故选项C错误,选项D错误。综上,本题答案为ACD。

第5题:

甲向乙借款5万元,双方约定年利率为l0%,借期l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乙预先扣下0.5万元利息。借款期满后,甲应返还乙的金额是( )。

A.4.5万元

B.4.95万元

C.5万元

D.5.5万元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核点是利息从本金中预先扣除后借款利息的计算。根据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实际借款额为4.5万元,利息为0.45万元,甲应返还乙4.95万元。

第6题:

甲向乙借款5万元,双方约定年利率为10%,借期1年,乙预先扣下0.5万元利息。借款期满后,甲应返还乙( )。

A.4.95万元

B.4.5万元

C.5万元

D.5.5万元


正确答案:A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实际借款额为4.5万元,利息为0.45万元,甲应返还乙4.95万元。

第7题:

甲公司向乙公司临时拆借资金200万元,借款期限为4个月,甲公司支付利息8万元。已知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的月利率为0.3%。同期存款的月利率为0.1%。甲公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该项借款利息允许扣除的金额为( )万元。

A.8

B.2.4

C.0.8

D.0.6


正确答案:B
该项借款利息允许扣除的金额=200×0.3%×4=2.4(万元)。

第8题:

甲、乙为自然人,甲向乙借款5万元,约定年利率为10%,借期一年,乙预先扣下0.5万元利息。借款期满后,甲应返还乙( )元

A、4.95万元

B、4.5万元

C、5万元

D、5.5万元


参考答案:A

第9题:

2019年6月,甲公司向乙公司(无关联关系的非金融企业)拆借资金500万元,借款期限为6个月,甲公司支付利息15万元。已知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的月利率为0.3%。甲公司在计算2019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该项借款利息允许扣除的金额为( )万元。

A.12.5
B.9
C.7.5
D.15

答案:B
解析:
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部分,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该项借款利息允许扣除的金额=500×0.3%×6=9(万元)。

第10题:

甲与乙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合同约定:乙借给甲1000万元,借期一年。借期届满时,甲向乙返还本金1000万元,关于利息的支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约定年利率为28%,且甲支付利息240万元,则乙有权请求甲继续支付40万元
B.如果约定年利率为28%,且甲支付利息280万元,则甲有权请求乙返还40万元
C.如果约定年利率为40%,且甲支付利息360万元,则乙有权请求甲继续支付40万元
D.如果约定年利率为40%,且甲支付利息400万元,则甲有权请求乙返还40万元

答案:A,B,C
解析:
本题涉及借款合同利息支付的问题。《民间借贷规定》第26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上述规定,按照约定的“超过年利率24%,但是在36%以下”所计算的利息支付义务,系自然债务。债权人请求履行的债务人有权抗辩,但是债务人自愿履行后不得反悔。债务人自愿给付后,不成立不当得利,债务人不得请求返还。故选项A错误,选项B错误。“超过年利率36%”所计算的利息支付义务无效,已经支付的构成不当得利。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本题答案为AB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