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某场道工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当最佳含水率达到±1%时,(   )效果最好。

题目
单选题
针对某场道工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当最佳含水率达到±1%时,(   )效果最好。
A

摊铺

B

碾压

C

平整

D

接缝处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于稳定碎石基础施工,当混合料含水率处于最佳含水率±1%时,(  )效果较好。

A.摊铺
B.碾压
C.平整
D.接缝处理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稳定基层的碾压施工要求。整形后,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即可进行辗压。故选项B正确。

第2题:

对某一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质量评定,请回答以下问题:(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基本要求包括( )。

A.粒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水泥用量和矿料级配按设计控制准确
B.摊铺时要注意消除离析现象
C.水泥稳定碎石处于最佳含水率状况下,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应超过5h,并应等于水泥的终凝时间
D.碾压检查合格后立即覆盖或洒水养生,养生期要符合规范要求

答案:A,B,D
解析:
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基本要求①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石灰应充分消解,矿渣应分解稳定,未分解渣块应予剔除。②路拌深度应达到层底。③石灰类材料应处于最佳含水率状态下碾压,水泥类材料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应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④碾压检查合格后立即覆盖或洒水养护,养护期应符合规范规定。

第3题:

下列基层中,不属于半刚性基层的是( )。

A、二灰稳定土基层
B、石灰稳定土基层
C、沥青碎石基层
D、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无机结合料稳定类(也称半刚性类型)基层分类及适用范围。二灰稳定土基层、石灰稳定土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也称半刚性类基层。沥青碎石基层属于柔性类基层。

第4题:

粒料类嵌锁型路面基层是()。

A、 沥青结碎石基层
B、 泥结碎石基层
C、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D、 填隙碎石基层
E、 水泥粉煤灰基层

答案:B,D
解析:
2018新教材P42 , 嵌锁型包括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

第5题: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级配碎石基层交工验收时,都需检测的项目只有压实度。()



答案:错
解析: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级配碎石基层都需检测的项目有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和横坡。

第6题: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护7天抗压强度至少达到( )MPa。

A、1
B、3
C、5
D、7

答案:B
解析:

第7题:

当水泥稳定碎石用于高等级公路:重、中交通基层时,要求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

A.26%
B.35%
C.40%
D.45%

答案:A
解析:
当水泥稳定碎石用于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重、中、轻交通的基层时,要求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26%。

第8题:

针对某场道工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当最佳含水率达到±1%时,()效果最好。

A.摊铺
B.碾压
C.平整
D.接缝处理

答案:B
解析:
2018版课本P21:碾压:整形后,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即可进行碾压。

第9题:

粒料类嵌锁型路面基层是()。

A.沥青结碎石基层
B.泥结碎石基层
C.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D.填隙碎石基层
E.水泥粉煤灰基层

答案:B,D
解析:
2019版教材P46页
嵌锁型包括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

第10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长35.5km的山区二级公路路面施工,路面面层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为级配碎石。路面结构如下图所示。

施工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采用路拌法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前,项目部分别计算各段需要的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的数量或不同粒级碎石和石屑的数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事件二:施工单位的部分技术要点摘录如下:
(1)确定水泥用量:根据规范“当水泥稳定中、粗粒土做基层时,应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水泥剂量”,为达到最佳强度要求,施工时的水泥用量采用规范规定的最大值6%。
(2)纵缝的处理: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施工应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施工时,纵缝必须斜接,不得垂直相接。
(3)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前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前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问题: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除了事件一提及的方法外,还有哪种方法
2.事件一中,为计算相关材料用量和堆放距离,需要根据哪些资料来计算
3.逐条改正事件二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要点中错误之处。
4.写出背景中的水泥稳定基层施工的拌和与整形工序应配置的施工机械。
5.指出图中A的名称,通常适合设置在哪些地段


答案:
解析:
1.还有中心站集中拌和法(或者厂拌法)。
2.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规定的压实干密度并按确定的配合比。
3.(1)水泥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确定;(2)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不得斜接;(3)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4.干拌应配置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湿拌应配备洒水车和稳定土拌和机。整形应配置平地机。
5.边沟。边沟通常设置在挖方地段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