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和应用计划完成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

题目
问答题
计算和应用计划完成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分子、分母在指标涵义、计算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时空范围等方面应保持可比性。
②当计划目标为最低限额时,计划完成百分数以大于100%为好;当计划目标为最高限额时,计划完成百分数以小于100%为好。
③当计划目标为累计计划时,应用累计法计算计划完成百分数;当计划目标为水平计划时,应用水平法计算计划完成百分数。
④当计划数为绝对数和平均数时,直接用基本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百分数;当计划数为差率时,应先将差率还原成比率,然后再计算计划完成百分数。
⑤当计划数为差率时,可将实际差率与计划差率相减,求实际比计划多降低或少降低的百分点。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计算相对数应注意

A、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宜过小

B、在一定条件下构成比可以反映率的变化趋势

C、率和构成比可以互相替代

D、计算相对数时分子分母必须是绝对数

E、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进行假设检验


参考答案:ABE

第2题:

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数值大于100%,就说明完成并超额完成了计划。( )


正确答案:×
若计划指标是以最低限额规定的,一般来说,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以等于或大于100%为完成和超额完成计划,大于100%的部分为超额完成计划部分。若计划指标是以最高限额规定的,则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以小于或等于100%为超额完成和完成计划,小于100%部分为超额完成计划部分。

第3题:

企业中常用的对比相对数有()

A、计划完成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试述应用相对数(率、构成比和比)时应注意的问题(6点)?


正确答案: 1、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一般不宜过小
2、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容易产生错误)
3、不能用构成比的动态分析代替率的动态分析
4、对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不能直接相加求其总率
5、在比较相对数时应注意可比性
6、对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的比较应随机抽样,并做假设检验

第5题:

常用的相对数指标有哪些?应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正确答案: (1)率:又称频率指标,是指在一定观察时间内,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数之比,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2)构成比:是指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总和之比,用以说明事物内部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用百分数表示,故又称百分比。
(3)相对比:指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两个指标的比例关系。两个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可以是性质相同或性质不同。
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宜过小。
②正确区分构成比和率,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正确计算平均率。
④对率和构成比进行比较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⑤率的标准化。
⑥样本率或构成比进行比较时要作假设检验。

第6题:

应用计算机处理绩效考评数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考评数据的处理就是对所采集到的绩效考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类、统计、保存的过程。考评数据的处理可以采用两种形式,即手工处理和计算机处理。如果数据少、简单,可用手工处理;数据多、复杂,则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即把各种考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根据需要调用。
(2)应用计算机处理绩效考评数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按考评数据的情况,利用计算机选择或设计统计软件表格,用于存储有关资料和数据。
②考评数据的统计至少包括以下项目:员工编号、部门、人数、考评类别、考评分数、考评项目等。
③重要的是给文档起一个文件名以易识别。  
④可以用扫描仪把原始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归类系统中,使用扫描仪可以解决用大量时间输入和校对资料的问题。
⑤为确保考评资料的保密性,应设立密码。
⑥当考评数据资料存储在磁盘上时,制作备份是非常重要的。

第7题:

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

A、结构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E、计划完成相对数


答案:BC

第8题:

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是

A、计算相对数时总观察单位数应多于10例

B、构成比和率的计算不同,意义相同

C、构成比和率的计算相同,意义不同

D、合计率的计算需要求几个率的均值

E、率之间的比较时要注意可比性


参考答案:E

第9题:

原料计划完成指标在工业统计上属于()。

  • A、结构相对数
  • B、比较相对数
  • C、强度相对数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正确答案: 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只有在同质总体内才能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即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单位在被平均的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这是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前提,也是应用平均指标首先应遵循的原则。
(2)要注意用组平均数来补充说明总平均数。即平均指标的计算和应用要与分组法相结合,以补充总平均数的不足。
(3)要注意用分配数列来补充说明平均数。即用分配数列说明总体的具体情况,以显示被平均数抽象掉的各单位差异及其分布。
(4)要注意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平均数与典型数列相结合。
(5)要主意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相结合。即用平均数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用变异指标说明总体分布的离散程度,以得出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