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基质蛋白是如何定位的?

题目
问答题
线粒体基质蛋白是如何定位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由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是()

  • A、血红蛋白
  • B、跨膜蛋白
  • C、分泌蛋白
  • D、线粒体基质蛋白
  • E、驻留蛋白

正确答案:A,D

第2题:

下列蛋白质哪些是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的()

  • A、分泌蛋白
  • B、溶酶体酶
  • C、跨膜蛋白
  • D、线粒体基质蛋白
  • E、糖蛋白

正确答案:A,B,C,E

第3题:

定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是()

  • A、EMP
  • B、TCA
  • C、PPP
  • D、呼吸链

正确答案:D

第4题: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膜脂是如何合成的?


正确答案:膜脂主要包括甘油磷脂、鞘脂和固醇三种基本类型。
内质网合成细胞所需包括磷脂和固醇在内的几乎全部膜脂。
在内质网上合成的磷脂、固醇借助磷脂转位蛋白或转位酶由细胞质基质侧转向内质网腔面,磷脂与磷脂交换蛋白结合形成水溶性的复合物进入细胞质基质,通过自由扩散,直到遇到线绿体和叶绿体膜上的靶膜,磷脂交换蛋白把磷脂卸载下来,并安插在膜上。
固醇与鞘脂以及膜脂的其他成分以类似的方式合成并转运至叶绿体、线粒体膜上并形成膜脂。

第5题:

由核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如何运送到线粒体中去的?


正确答案: 需要转运的蛋白起始有信号序列,转运蛋白会识别这些序列并结合到这些蛋白上,转运蛋白可以带着这些蛋白到线粒体的表面,通过跨膜蛋白的作用到到达线粒体的内部,并切割掉信号序列,重新组装和折叠成需要的蛋白。

第6题:

线粒体DNA合成的蛋白质()

  • A、有的运输到细胞质
  • B、均可由核基因合成代替
  • C、全部都定位在线粒体上
  • D、数量和种类众多
  • E、为线粒体所需的大部分

正确答案:C

第7题:

举例说明叶绿体基质蛋白定位的机理与特点。


正确答案: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Rubisco)是叶绿体基质中进行CO2固定的重要酶类,相对分子质量为550kDa,总共有16个亚基,其中8个大亚基(每个相对分子质量为55kDa)含有催化位点,8个小亚基(每个相对分子质量12kDa)是全酶活性所必需的。
Rubisco的大亚基由叶绿体基因编码,而小亚基则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的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后被运送到叶绿体基质中。通过离体实验表明,小亚基前体蛋白的N-端有一段引导肽序列,长为44个氨基酸残基,运输过程也需要分子伴侣Hsc70的参与,运输到叶绿体基质后,引导肽要被切除,最后8个小亚基与叶绿体基因编码的8个大亚基结合形成全酶。在Rubisco小亚基蛋白运输中,与通道形成和打开有关的受体蛋白有三种:Toc86主要是识别信号序列,Toc75是通道蛋白,Toc34是调节蛋白,与GTP结合后可改变Toc75的构型使通道打开。与线粒体基质蛋白转运不同的是,叶绿体基质蛋白转运的能量仅仅是ATP,不需要电化学梯度的驱动。

第8题:

线粒体怎样起源的?如何增殖?


正确答案: 线粒体可能起源于与古老厌氧真核细胞共生的早期细菌,在之后长期进化中,其绝大部分遗传信息转移到细胞核上——内共生学说。
非内共生:古老的进化程度较高的需氧细菌,其能量代谢的电子传递酶系、氧化磷酸酶系定位于细胞膜上;随细胞呼吸功能增强,细胞膜表面积扩大,然后增大的细胞膜不断内陷、折叠融合,并被其他膜结构包裹,同时包进部分基因组DNA,形成有呼吸功能的双层膜性囊泡。
线粒体的发生分两个阶段,且受细胞核、线粒体遗传系统的调控:
①分裂增殖;
②新生线粒体的分化。
分裂增殖方式:
①出芽分裂;
②收缩分裂;
③间壁分裂。

第9题:

关于线粒体DNA编码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线粒体核糖体上合成
  • B、均可由核基因合成代替
  • C、全部定位在线粒体上
  • D、大多数为线粒体所需的

正确答案:A,C,D

第10题:

线粒体DNA形状如何?每个线粒体有多少DNA拷贝?是否结合组蛋白?


正确答案:线粒体DNA形状是双链环状。
每个线粒体有1~多个DNA拷贝。
不结合组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