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横波,何谓纵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题目
问答题
何谓横波,何谓纵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何谓人工自动免疫?何谓人工被动免疫?它们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人工自动免疫是用人工方法接种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来获得免疫力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进入体内的物质为抗原,发挥作用时问慢,但在体内维持时间长,常用于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是用人工方法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内,使之获得免疫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进入体内的物质为抗体或淋巴因子等物质,发挥作用快,但在体内维持时间短,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第2题:

何谓沸腾钢?何谓镇静钢?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脱氧不完全的钢称为沸腾钢。由于脱氧不完全及钢中含氧量多,浇注及凝固时会产生大量CO气泡,呈剧烈的沸腾现象。沸腾钢成材率高、成本低、表面质量及涂冲性能好,但含氧量高、时效敏感性及冷脆倾向较大,内部杂质较多,抗腐蚀性和机械性能较差,不宜作重要用途用。
镇静钢是脱氧完全的钢。浇注时钢液平静,没有沸腾现象,这种钢冷凝后有集中缩孔,故成材率低,成本高,但镇静钢气体含量低、偏析小、时效倾向低、疏松较少,质量较高。

第3题:

何谓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它们各有何特点?


本题答案:人工自动免疫:是将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物质接种于人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人工自动免疫的特点是:接种的物质是抗原,发挥作用时间慢,但在体内维持时间长,常用于预防。人工被动免疫:是用人工方法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接种于人体内,使之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是:接种的物质为抗体或淋巴因子等,由于输入的是现成的免疫物质,故免疫作用出现快,但维持时间短,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第4题:

何谓完全缺陷噬菌体?何谓部分缺陷噬菌体?它们各自是如何形成的?在转导中各起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完全缺陷噬菌体:一个完全不含噬菌体本身DNA的假噬菌体。
形成:噬菌体在供体菌内增殖时,极少数噬菌体的衣壳误包了一段与它本身大小相似的供体菌DNA。
在转导中作用:这种完全缺陷噬菌体感染受体菌时导入的供体菌DNA片段可与受体菌染色体同源区配对、交换并整合到受体菌染色体上,形成普遍转导子。
部分缺陷噬菌体:噬菌体衣壳内所含的噬菌体DNA,既缺失部分噬菌体基因又连上少数宿主基因。
形成:它是由于溶源菌或双重溶源菌被诱导裂解时因发生不正常切离而形成。
在转导中作用:当它感染宿主细胞并整合在受体菌核基因组上时,可使受体菌成为一个局限性转导子。

第5题:

古登堡界面地震波变化特点是()

  • A、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增大
  • B、横波和纵波波速都增大
  • C、横波波速减小,纵波消失
  • D、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减小

正确答案:D

第6题:

什么叫纵波?什么叫横波?


正确答案: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波叫纵波也叫活塞波;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纵波也叫切变波。

第7题:

何谓大陆架、大陆坡、洋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海底的地势起伏并不亚于陆地,既有坦荡的平原,也有雄伟的山脉和深达万米多的深渊。根据海底的地形特点,可把海底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底三部分。
(1)大陆架是围绕大陆和岛屿的浅海区,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并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坡度极为平缓,海水很浅,一般深度不超过200米。但宽度各地差别很大,在陆地为平原的地方,大陆架一般很宽,可达数百至一千公里,如太平洋西部、大西洋北部两岸和北冰洋的边缘;紧邻的陆地若是高原或山脉,大陆架宽仅数十公里,甚至缺失,如南美大陆西岸大陆架甚窄。全世界大陆架面积约为2,712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7.5%左右。
(2)大陆坡:即在大陆架外侧一个陡急的斜坡,它是大陆架向洋底的过渡地带,宽度20~100公里不等,总面积和大陆架相仿。大陆坡上往往有深切的峡谷地形,规模可起落数千米,超过陆地上最大的峡谷。大陆坡是大陆的边缘,故其底部才是大陆与大洋的真正分界。正是在这个分界处,地壳由于不同的地质结构而发生巨大的裂缝,出现了一系列狭长的深渊—海沟,它是洋底最深的地方。这一地带地壳至今仍在强烈活动着,多火山地震。目前大洋中已发现20多条深海沟,大部分在太平洋,深度一般在6,000米以上,有的超过10,000米。
(3)洋底:洋底是大洋的主体,占海洋总面积80%左右。洋底的起伏形态与陆地一样,十分复杂,但分布很有规律。在各大洋的中部,都有一条高峻脊岭,它彼此相接,全长约八万公里,贯通四大洋,统称大洋中脊。最为壮观的大西洋中脊宽达1,500~2,000公里,约占大西洋面积的三分之一,相对高度约1,000~3,000米,巍然耸立于洋底之上,呈“S”形,南北延伸。大洋中脊也是火山活动带,有火山露出水面就成为岛屿,太平洋中部就有很多这样的火山岛。大洋中脊的两侧,便是广阔的大洋盆地,海深一般有4,000~5,000米,这里分布有海岭、海峰、海台、海底高原,它们将整个大洋盆地分割成若干个海盆。海盆底部特别平坦,称为深水平原,在大洋盆地中分布面积最广。

第8题:

何谓投资利润率?何谓投资利税率?它们的评价标准和特点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

投资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运营期内的年平均利润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利润和税金总额或运营期内的年平均利税总额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
投资利润率评价准则是投资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投资利润率,可行;反之,不可行。
投资利税率评价准则是投资利税率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投资利税率,可行;反之,不可行。
二者的特点均是计算方便,含义直观,易于理解,但没有考虑投资收益的时间因素,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未考虑未达产年份的与达产年份的利润差额。


第9题:

何谓岩浆的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简述它们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分异作用是指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情况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火成岩的作用。岩浆分异作用有些只是在岩浆本身进行的,并未发生相的分离,而有些则发生了结晶相和流体相的分离。属于前者的有扩散作用和熔离作用,属于后者的有分离结晶作用和气体搬运作用。岩浆在上升或停留于岩浆房期间,除与围岩具有热交换外,还可能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其结果是熔化围岩及捕虏体,或与其发生反应,而使岩浆的成分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可称为同化混染作用。同化混染作用的方式和规模及强度取决于岩浆及围岩的热状态和组成。
热的岩浆同化冷的围岩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这将会使岩浆的温度快速下降,导致结晶作用,同时结晶作用又会释放出结晶潜热,为同化作用补充热能,一般认为,岩浆房中的岩浆演化,是同化混染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同时进行的,这就是所谓的AFC模式。

第10题:

何谓微观量?何谓宏观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正确答案: 用来描述个别微观粒子特征的物理量称为微观量.如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等)的大小、质量、速度、能量等.
描述大量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的集体的物理量叫宏观量,如实验中观测得到的气体体积、压强、温度、热容量等都是宏观量.
气体宏观量是微观量统计平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