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各时相如何划分各有什么特点有丝分裂各时期有何特点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各时相如何划分各有什么特点有丝分裂各时期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细胞增殖周期从亲代细胞分裂结束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之间的间隔时期简称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两个主要的时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是新细胞的生长期根据新细胞从开始生长起到分裂前为止的分裂间隔期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将间期分为G1期即从M期结束到S期分开始前的一段间歇期。细胞分裂期的过程中细胞核的形态发生急剧变化根据特征细胞核的变化特征将M期、中期、后期和末期。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M期有丝分裂期有丝分裂
前期:
1染色质逐渐凝聚形成染色体
2纺锤体逐渐形成
3仁解体
4核膜消失中期纺锤体和赤道板形成。该期染色体最大程度的被压缩呈现出典型的中期染色体形态特征。由动粒微管牵引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形成中期板也叫赤道板。
后期:着丝点分开两条染色体单体移向两极。由于某种特殊信号的触发几乎所有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同时分裂每条染色体上成对的动粒开始分离。末期染色体解旋重新变成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核仁由染色体上核仁组织者区形成和细胞质分裂。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各坑的色泽与老坑相比,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麻子坑的色泽基本上具有老坑砚石的特征,但麻子坑的色调要比老坑轻些,还有清晰的层次,有块状条纹,一般是斜纹,且底板与石肉间隔明显。
坑仔岩则偏紫微带赤色,色彩没有老坑砚石那样丰富多彩。
古塔岩砚石则是紫中带微红,红得油润、凝重。
总之,除了绿端石色是翠绿色或翠绿带土黄之外,端溪各坑砚石的基调为紫色,其中有的紫偏蓝、有的紫偏青、有的紫偏红或紫带赤,稍带天蓝,略带天青、青黄、苍灰,有微带褐,如有眼宋坑,即蕉园坑和梅花坑,有浅绿、深紫等色。
另外,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采石时代和石层走向的不同,即便是同一坑洞所出的砚石,它的色泽也不完全相同。不仅如此,同一坑洞、同时开采,由于石脉走向或采石工作面不同,其砚石色泽也稍有差别。
如同样是老坑砚石,就有大西洞和水归洞之别,还有明代开采的与清末开采的也有差异,麻子坑亦如是,有旱坑和水坑之分。这样的原因很多,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和端砚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有内在的联系。

第2题:

细胞周期的G1期有什么主要特点?调控G1期的cyclin和CDK在分子结构上有何特点?G1期具有什么检测点?


正确答案:⑴G1期是DNA复制的准备阶段:
①G1早期是细胞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
②G1晚期为DNA合成作准备;
③在G1早期和G1晚期之间具有调控细胞增殖的限制点R;
④细胞有三种增殖状态:继续增殖、暂不增殖、永不增殖;
⑵cyclin的分子结构特点:
①都具有周期蛋白框:一段能介导cyclin与蛋白激酶CDK结合的氨基酸序列。
②具有介导自身降解的氨基酸序列,G1期周期蛋白(cyclinC、D、E)具有PEST序列。
⑶CDK结构特点:都具有激酶结构域和介导激酶与周期蛋白结合的区域。
Gsub>1期具有DNA损伤的检测点。

第3题:

简述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参考答案:有丝分裂间期:G1期——合成DAN复制所需要的酶和底物,S期——DNA合成复制,G2期——合成纺锤体和星体的蛋白质
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成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在赤道板上排成一列,纺锤丝与染色着丝粒相连
有丝分裂后期:从每个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
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现,胞质发生分裂,逐渐分裂成两个细胞

第4题:

哺乳动物细胞周期各时期中,哪一时相所占时间最长()

  • A、DNA合成前期
  • B、DNA合成期
  • C、DNA合成后期
  • D、有丝分裂前期
  • E、有丝分裂中期

正确答案:A

第5题:

林木生殖发育时期是如何划分的?各时期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幼年期:从种子萌发开始,形成幼苗,长成幼树,直到开始结实为止的时期。形态建造阶段,纯粹营养生长;发育阶段年幼,可塑性大,适应性强,抗性弱;适合于做繁殖材料;本时期不结实。
(2)青年期: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开始到大量结实为止。继续形体建造阶段,营养生长旺盛,生殖开始生长;树体可塑性变小,种子可塑性大,引种最适期;结实量不多,果实和种粒大,空粒多。
(3)壮年期:从大量结实开始到结实衰退为止。形体建造结束,营养生长缓慢;生殖生长旺盛,适于更新造林用种的采种;树体可塑性弱,抗性强,对养分、水分和光照要求高。
(4)老年期:从结实衰退开始到树木死亡为止。营养生长趋于停止;生殖生长趋弱。

第6题:

简述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特点。


正确答案: G1期(DNA合成前期):G1期长短不一,是细胞生长的主要阶段,细胞内合成大量的RNA和蛋白质。其中限制点(R点)控制细胞增殖活动进程,是细胞增殖与否的转折点。
S期(DNA合成期):是DNA进行复制的阶段,体细胞的DNA含量增加一倍。此外,细胞质中合成各种组蛋白进入细胞核,与DNA组装成核小体。
G2期(DNA合成后期):复制因子(RF)失活,•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活化,相关蛋白质合成,为进入M期作准备。
M期(有丝分裂期):可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4个阶段,包括染色质组装成染色体;有丝分裂器和收缩环的形成;核被膜和核仁的消失和重建。

第7题:

工业设计的发展可划分那几个时期?各时期的都发生了哪些事件?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工业设计可划细分为5个时期:
(1)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此间,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各种设计改革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美国的生产制造体系)使传统的手工艺逐步向工业设计阶段过渡,为适应工业时代的现代设计的发展做了积极的探索。
(2)19世纪20-30年代,是工业设计形成和发展时期,此间工业设计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现代设计运动、包豪斯、美国职业设计师出现、流线型运动,德国英国、意大利的设计实践,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悄然形成)
(3)19世纪40-50年代,是工业设计成熟时期,二战后,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成了一种国际主义风格,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的计划废止制、人体工学的运用、新材料探索性地运用、英国的政府扶持型发展模式、德国的乌尔姆学院的成立、意大利的跃跃欲试,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成熟,日本的加入现代设计的行列并后劲十足)
(4)20世纪60-70年代是工业设计的繁荣时期,是工业设计发展历程中第四个阶段,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受到科技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及新的审美和消费观的影响而表现出繁荣发展下的丰富多彩的面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工业设计的革命和相关风格的形成、新材料的出现和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使原有的工业设计观念大为改变,产品面貌也随之变化、经济的繁荣,生活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和审美观急剧变化导致了一些反设计运动——波谱设计、60一70年代世界工业设计形成了以欧、日、美为主的三大阵营的基本格局)
(5)20世纪80-90年代进入工业设计多元化时期,在现代主义设计占主流风格的情况下,呈现出多种风格和探索并存的局面(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开始反思、反叛、分析和探索,各种设计探索运动和风格层出不穷: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等成为这一时期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和思潮;是对于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的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优秀设计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健康,安全,舒适和发展已成为现代设计的新要求。关注人和关注环境成为工业设计的两大主题,“为人设计”和“环保设计”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发了众多的设计潮流和趋势的出现,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成为工业设计的基本准则;企业形象系统设计成为80年代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在企业竞争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形象系统设计成为80年代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在企业竞争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8题:

AM和VSB各是什么调幅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应用?


参考答案:都是幅度调制。
AM保留了两个完整的边带,而VSB只保留了一个完整边带和一个不完整的边带,即残留边带。

第9题:

花芽分化分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生理分化期:生长点原生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内外界因素有高度的敏感性,易于改变代谢方向。因此,此时期又叫花芽分化临界期——因此,各种促进花芽形成的技术措施,必须在此阶段前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形态分化期:依次形成形成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原始体。
(3)性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形成,消耗养分和营养物质多。

第10题:

细胞周期怎样划分?各时相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细胞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①G1期,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②S期,指DNA复制的时期。实验证明,只有在这一时期3[H]-TdR才能掺入新合成的DNA中;③G2期,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④M期,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
G1期主要特点是:为进入S期准备必要的物质基础,细胞体积增大,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多种蛋白质、RNA、碳水化合物及脂类。存在R点,并决定细胞的三种发展方向。S期:进行DNA的复制和组蛋白、非组蛋白等染色体组成蛋白质的合成,并与新合成的DNA组装成新的核小体,中心粒复制。G2期,继续大量合成RNA和蛋白质,为有丝分裂做准备。合成大量微管蛋白。M期:完成细胞分裂的时期,将复制了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