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师向幼儿布置“解迷津”的任务,说“假装这里是一座山,你必须走过这座山才能回家。现在老师和小朋友都走过去了,就剩下你

题目
填空题
一个老师向幼儿布置“解迷津”的任务,说“假装这里是一座山,你必须走过这座山才能回家。现在老师和小朋友都走过去了,就剩下你一个了,再不走过去,天就要黑了,要有野兽来的。”幼儿说:“我不会到那样的地方去的。再说,妈妈总是和我一起的。”这说明幼儿思维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小朋友上幼儿园很焦虑好哭,老师就恐吓幼儿,再哭就变成大老虎一口吃掉,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针对题目中的问题,我有以下看法:
第一,教师存在错误的教育观念,恐吓孩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哭”的问题,反而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而言,存在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幼儿都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
第二,教师的做法是错误的,教师可以采取安抚幼儿的情绪,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的方式帮助幼儿缓解焦虑。
第三,从师幼关系看,教师吓唬幼儿的行为会给让幼儿疏离教师,不利于良好幼师关系的形成,教师应该多关心、多倾听,正确引导孩子。

第2题:

上课时,忽然有个小朋友举手说要上厕所,其他小朋友看到后也纷纷举手,老师不高兴地说:“都去,都去。”于是小朋友都走光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答案:
解析:
首先,教师先反思自己教育行为是否妥当,在上课前有没有组织孩子上厕所;其次,教师要了解这些孩子有没有其他原因。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会先让孩子上厕所,然后请一位老师进厕所看孩子。最后结合种种原因和真实情况,及时对孩子做适当的教育,避免以后出现相同情况,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第3题:

“老师,玲玲不起床。”一个小朋友大声地叫着。玲玲涨红着脸,紧紧地捂住小被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生活老师李老师看见了,急忙催促她:“你快点起床呀,怎么还坐着?”玲玲低头不说话。李老师又说道:“快点起来,听见没有?你怎么还坐着!”玲玲抿了抿嘴巴,把被子裹得更紧了。小朋友们也都围过来叫着:“起床了,起床了,你干吗还坐着啊?”玲玲低着头,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哇一”地一声哭了出来。李老师对小朋友们说:“走, 走,你们到外面去!”随后又冲着大哭的玲玲说:“说你动作慢,你还哭,快点! ”边说边拉玲玲的被子。被子被李老师一下子拉开了:“啊?你尿床啦!”李老师的喊声让玲玲哭得更凶了。

问题:李老师的教育口语哪些地方不得体? 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说?


参考答案:李老师没有顾虑到玲玲的自尊心,在孩子们面前大声喊叫玲玲尿床了,让孩子本就焦虑的心情更加急躁,在孩子们面前丢了脸,可能会造成抑郁、自闭等不良后果。李老师应该先让孩子们出去,不要弄得人尽皆知。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对玲玲说:“尿床很正常,每个小朋友都会尿床,这是我们的小秘密,不要告诉别人,不过下次睡觉前记得一定要先上厕所哟!来,咱们一起把床单换下来好吗?”。

第4题: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区活动中,文文在邮局里无所事事,摆弄一个称重器。在此之前,孩子们没有“邮局”这个角色游戏的经验。老师看到这种情况,拿了一个盒子走过去,对文文说:“我想把这个寄到超市去(旁边有超市游戏区),你能帮我称一下吗?”文文马上接过盒子,放在称重器上,看了一下,说:“100克!”老师问:“多少钱?”“10块钱。”老师假装付了钱,文文立刻把盒子送到了隔壁的超市。接着,有几个小朋友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将一些东西寄到旁边的医院、美容院、娃娃家,邮局变得热闹起来。
请分析在这个材料中,老师是如何干预幼儿游戏的。


答案:
解析:
在这个材料中,教师采用的是内部干预的方法,以顾客身份参与幼儿的邮局游戏,虽然没有给幼儿直接建议他们该怎么做,但以角色行为暗示了游戏方法,提示幼儿可以如何进行游戏。对于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参与游戏、通过角色行为给予游戏暗示的方法比简单的几句建议来得更有效。

第5题:

放学的时候,有幼儿家长看到孩子自己穿衣服,而老师却站在一旁不帮忙,就走过来斥责老师。如果你是这位幼儿老师会怎么办?


答案:
解析:
1. 表明不帮孩子穿衣服的理由。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通过自我服务,劳动锻炼,能获得独立性和自信心的提升,因而幼儿教师鼓励引导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必要的。
2. 与家长进行有效真诚沟通。第一,尊重并安抚家长情绪。请家长到教室外或寝室外心平气和地听我的解释。第二,坦诚说明这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希望家长能够支持和配合。
3. 调整教育节奏,循序渐进。在给孩子自己动手机会的同时,也应该及时的提供帮助,并不断的鼓励和肯定孩子,而不是单纯旁观。

第6题:

做游戏的时候你班里有一个小朋友速度特别慢,老师走过去对她说:“你要快一点,你看别人都比你棒,都已经到终点了。”作为一名老师,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1.表明观点,没有两个相同的幼儿,也就不可能出现发展速度一致的幼儿。教师不应该把他们相互比较。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自责和自卑,不利于健康成长。
2.耐心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有的素质。身为幼儿教师更应当对孩子们充满耐心和爱心。我应当了解这名小朋友的特点,多鼓励他,多帮助他。我也应该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一名耐心合格的幼儿教师。

第7题:

有一个小朋友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作为幼儿园老师,你会怎么处理?


答案:
解析:
1.幼儿不喜欢分享自己的玩具,是社会交往意识不成熟的表现。作为老师,我一定会及时进行干预,逐渐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2.引导幼儿多参与集体活动。我会耐心地与幼儿交流谈心,让幼儿换位思考,引导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交换他所喜欢的玩具,并对他的转变予以赞美,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而鼓励幼儿融入集体。
3.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我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该幼儿意识到分享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品质。
4.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我会客观地告知家长孩子在幼儿园的真实情况,并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共商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学会分享,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第8题:

班里有个幼儿总是爱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作为幼儿老师,你怎么办?


答案:
解析:
1.如果班上有个幼儿总是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我会及时制止,并且通过家园合作,规范幼儿的行为,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及时制止,我会告诉幼儿抢占别人东西是不对的,应该在征求别人的同意之后才能去拿别人的东西,并引导该幼儿向被抢的小朋友道歉。
3.安抚被抢玩具的小朋友,我会及时安抚他的情绪,比如给他糖果或者其他物品等,转移该幼儿的注意力。
4.主动联系抢玩具的幼儿家长,我会向家长反映该幼儿的情况,引导家长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通过家园合作,帮助孩子改正问题。

第9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午放学后,小朋友们都到活动区玩玩具,等待家长来接。只有圆圆小朋友躲在厕所里哭着不肯出来。张老师走过去,轻声地问她:“圆圆,你怎么了?可以告诉老师吗?”她说:“刚刚玩的时候忘了上厕所了,然后一着急,所以……”听了孩子的一番话,张老师向她笑了笑,说:“没关系,别的小朋友不知道,老师替你保密,咱们不跟别人说。”圆圆听张老师这么一说,马上点了点头。为让她放心,张老师还跟她拉钓儿,发誓保密。张老师把她带到寝室,帮她把裤子换成了干净的校裤,等她家长来接她。张老师看她有点害羞,便问她:“你在家帮妈妈干活吗?”圆圆马上兴奋地说我有时帮妈妈干活,妈妈夸我是好孩子。”张老师说:“老师也觉得你很能干,是个好孩子。不小心尿一次裤子算不了什么,以后有尿要早点尿,不要憋着,有事情要及时告诉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老师小时候也尿过床呢,每个大人小时候都床过床,也都尿过裤子!”她听了先是一脸的惊讶,随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笑得那么真诚。
问题:以上案例中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德育过程的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老师的言行如何体现了这一原则?


答案:
解析:
【要点】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把对学生严格的要求与爱护、尊重、现解、信任结合起来。这条原则体现了社会人道主义的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贯彻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既要严肃批评,也要热忱帮助,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杜绝冷嘲热讽、揶揄挖苦等伤害学生感情的做法。案例中的老师在幼儿尿裤之后,既没有责备她,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站在幼儿的角度安抚幼儿焦急的情绪,帮助幼儿换裤子,同时又真诚地与幼儿交流,反映了教师对幼儿的爱与尊重,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幼儿以后要注意避免该问题的发生,表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这位教师用实际行为体现了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第10题: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
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
(1)材料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2)教师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年轻老师一时生气说“长了4只呢”,小朋友也跟着学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这体现了幼儿好模仿的性格特征,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特点,幼儿最喜欢模仿老师的动作、行为甚至表情。 (2)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理由如下:首先,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和其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②幼儿的模仿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③幼儿的好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其次,利用模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获得良好的成效。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本材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同时也说明,老师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培养幼儿的认知分化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将会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而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否则,其性格将会向受暗示性强和缺乏自信心的方向发展。材料中老师应该纠正小朋友的错误,而不是用反话去学小朋友的话,甚至继续顺着小朋友的话说。幼儿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对幼儿说话要直接,用幼儿听懂的语言交谈。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