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晶体的内能就是晶体的结合能”,对吗?为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有人说“晶体的内能就是晶体的结合能”,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这句话不对,晶体的结合能是指当晶体处于稳定状态时的总能量(动能和势能)与组成这晶体的N个原子在自由时的总能量之差,即Eb=EN-E0。(其中Eb为结合能,EN为组成这晶体的N个原子在自由时的总能量,E0为晶体的总能量)。而晶体的内能是指晶体处于某一状态时(不一定是稳定平衡状态)的,其所有组成粒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人说“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适合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包括背景、场景和句境,广义的语言环境包括说话时的地理、人文、宗教、题旨等等因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话。词语句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看它的使用地方。普通的词语可以产生很好的修辞效果,这是因为这个词语适合那样的语言环境。

第2题:

有人说:“铸铁可以用氧气切割”。请问: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对。
铸铁之所以不能用一般的氧气切割方法进行切割,是由于铸铁含碳,硅量较高,燃点高于熔点,气割时生成的SiO2熔点高,粘度较大,流动性差,另外,炭燃烧生成的CO2和CO会降低氧气流的纯度。所以上述说法不正确。

第3题:

有人说“产品包装越精美越好”,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产品包装越精美越好”这句话显然是错误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适可而止。包装也不例外。只要能使产品包装发挥出其主要作用就是达到了包装的目的,过度包装于消费者、于环保、于资源的节约都是有害的,是我们应当反对的。

第4题:

有人认为,创作个性就是作家个性的表现。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对。
第一,创作个性与个性是两个不同范围的概念。
创作个性是一个文学理论术语,指的是体现于创作实践和创作结果中的个性特征,它显示了一个作家在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和表现生活上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而个性则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它指的一个人特有的兴趣、气质、天赋、能力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总和。
第二,有个性的作家未必有创作个性。
作家个性是以个人的生理素质为基础,受具体生活情境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而创作个性的形成只能通过创作实践、艺术活动,是作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追求自己的创作特色的结果。个性人人具有,但创作个性却并非每个作家都有。
第三,创作个性未必一定体现作家个性。
个性会影响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影响他对题材选择和表现题材的方式,但是从创造心理学和文学的虚构性、想象性上讲,个性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又表现得非常复杂。生活实践有可能使一个人的气质从反面影响他的创作,虚构权力和心理补偿动机有可能让一个作者在他的创作中去体现其本人实际上没有,但他又希望有的那种品格和个性,因此常会出现文不如其人的现象。所以不能武断地判断创作个性就是作家个性的表现。

第5题:

在相同热力学条件下,晶体的内能比非晶体要大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有人说“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不对。
从佛性的理论来说,众生觉悟了就是佛,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这就叫“佛性”。
佛性遍及一切众生,就是说众生具有可塑性,可以改好,可以把虚妄的见解和本身的有始以来的缺陷除掉,成为完善的人,这就是“佛性”。
迷的根源是人心中无始以来形成的虚妄意识、执实执真的知识障,破除这种执著,思想就会进入另外一个境界,人格就会起质的变化。所以成佛和成仙是不同的。人格和智慧上起一个质的变化,就是成佛。并非死后升到佛国或者到天堂,佛不是这样的。

第7题:

有人说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不对,因为布朗运动是花粉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第8题:

有人说仪表的灵敏度就是仪表的灵敏限,这种说话对吗?


正确答案: 灵敏度是表达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程度,它是指仪表在达到稳定状态以后,仪表输出信号变化量△α与引起此输出信号变化的被测参数变化量△X之比。即灵敏度=△α/△X。灵敏限是指能够引起仪表指示值发生变化的被测参数的最小变化量,一般仪表的灵敏限的数值应不大于仪表允许误差绝对值的一半。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第9题:

从热力学的观点,玻璃内能低于同成分晶体的内能。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汉人说的就是汉语,英国人说的就是英语,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不正确。
语言不是说话,不管中国人还是英国人,他们说出来的话属于言语的一部分内容,是具体的、个别的言语活动;而他们在说话时所遵循的确定的规则才是语言。人们所说的话是使用语言的产物,即运用语言才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我们不能把人们所说的话与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等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