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的同化

题目
名词解释题
数学概念的同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概念学习的主要方式有( )

A、概念理解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内化


正确答案:BC

第2题:

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抽象到具体

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

D、从不自觉到自觉


参考答案:C

第3题:

下列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概念同化的方式学习的是()

A、分数

B、直角三角形

C、圆

D、自然数


参考答案:B

第4题:

解释学习心理学中的“同化”与“顺应”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同化”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1.陈述“同化”和“顺应”的概念 2.举数学实例说明“同化”对于数学概念学习的重要性。

第5题:

儿童运用“概念同化”途径获得数学概念大致要经历()等几个阶段。

A、感知具体对象

B、唤起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

C、尝试建立表象

D、进一步抽象形成新概念

E、分离新概念的关键属性


参考答案:BDE

第6题:

简述概念同化的条件。


参考答案:概念的同化的条件有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之分。1.内部条件概念的同化的内部条件有两个。第一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要具备同化新概念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例如,学习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学生必须主动将它们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约数概念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认识到约数是对一个数来说的,公约数是对两个或更多个数来说,指的是它们都有的约数;由于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必有一个最大的约数,所以几个数的公约数中,也必有一个最大的公约数。这样使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三个概念精确分化,前后贯通,纳入到原有的整除概念系统中。第二是学生积极的认知意向。概念同化需要学生认知活动的积极参与,才能使新概念与他们认知结构中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或者改造旧知识形成新概念,或者使新概念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分化和融合贯通。2.概念的同化的外部条件也有两个。第一是新学习的概念必须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概念或表象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引入概念时,要充分复习学生的已有知识,使新概念在已有的概念中精确深化,产生新的认识,即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把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概念的系统化。第二是教师在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给出它的定义、名称和符号后,要对新概念进行特殊的分类。即讨论这个概念表达的各种特殊情况,用变式的方法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明确概念的外延,使学生从外延的角度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达到概念的深化

第7题:

综合学习也称为(),它通过学生综合数学知识或者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的综合来解决一个研究课题。

A.同化学习

B.概念学习

C.课题学习

D.观察学习


正确答案:C

第8题:

概念同化


正确答案:
概念同化:是指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

第9题:

儿童获得数学概念能力的发展具有()等这样一些特征。

A、从以“概念形成”为主逐渐发展到“概念同化”为主

B、依赖结构完满的示范导向向发展到依赖对内部意义的理解

C、数学概念的建立受经验的干扰逐渐减弱

D、从认识概念的自身属性逐步发展到理解概念间的联系

E、数、形的分离发展到数、形的结合


参考答案:ACDE

第10题:

概念同化教学模式。


答案:
解析:
以定义的形式给出,由学生主动地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领会它的意义,从而获得新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做概念同化。该模式被称为“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方式”。采用这种模式教学过程简明,使学生能够比较直接的学习概念,是一种省时,省力,见效快的概念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下:①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给出定义,名称和符号;②对概念进行特殊分类,揭示概念的外延;③巩固概念,利用概念的定义进行简单的识别活动;④概念的应用与联系,用概念解决问题,并建立所学概念与其它概念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