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母质(parentmaterial):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并影响成土过程中的速度和方向及自然肥力;
气候(climate):通过影响土壤水热状况间接影响延时的风化过程、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溶液、土壤空气的迁移转化过程;
生物(organ)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是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
地貌(relief):引起地表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影响土壤与环境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时间(time)土壤的形成:随时间的增长而加强;
人为因素:对耕作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最为突出。自然土壤的属性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地发生改变。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土壤形成因素有()。

  • A、母质
  • B、生物
  • C、时间
  • D、地形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主要环境行为有哪些?影响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吸附,依赖于吸附质和吸附剂的性质及其环境条件;
2.挥发,取决于其化学与物理性质,有机物与悬浮物和沉积物的相互作用,水体的物理性质以及水-气界面性质;
3.移动性,所有影响到吸附性能,水解性能,土壤降解性能和光解性能等因素都会或大或小地影响到它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4.水解,取决于本身化学结构和土壤水的PH,温度,离子强度及其他化合物的存在与否;
5.光解,取决于土壤质地,土壤水分,共存物质,土层厚度和矿物组分等;
6.生物降解,气候条件,土壤特性,生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

第3题:

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成土因素有哪些?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母质因素——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骨架”。
气候因素——影响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速率。
生物因素——主导因素,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推动土壤的发展。

第4题:

影响土地特性的土壤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正确答案: (1)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对土壤性状如养分含量、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性以及耕作性状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不同,对土壤的各种性状影响较大。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包括土壤的肥力性状、耕作性状和作物反应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性状的表现程度都与土壤质地
(2)土壤构型
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土体中的物质不断发生移动和淀积。引起土体内部物质的分异,逐渐形成了发生层次,不同的发生层次组合便构成了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表土层(A)、心土层(B)、底土层(C)。土壤剖面是土壤最典型、最综合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反映土壤形成环境的特征、土壤类型的特征以及土壤前发育程度等,对土壤的水分、温度以及肥力状况等均有显著影响。
(3)土壤可溶盐含量和pH值
A.土壤中可溶盐对作物的危害
造成作物生理干旱、破坏养分均衡、直接毒害作用
B.土壤pH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般pH值在6.0-8.5的土壤对大多数作物生长都是适宜的。但也有些喜酸性或喜碱性的作物例外。比如,茶树要在酸性(pH6.0-5.0)土壤上才能生长好,板栗适宜于在微酸性(pH7.0-6.0)土壤上生长。土壤的pH值影响土壤中的某些养分元素的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土地管理上,对于酸性土壤可以通过施用石灰中和酸性,对于碱性土壤要改碱洗盐;或者是选择耐酸、耐碱品种;施用肥料也要注意pH 值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4)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
A.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来源及其组成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产物。
B.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如在一定浓度下,腐殖酸能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减少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和重金属的毒害等。
土壤有机质不但是植物养分供给的源泉之一,而且它也是保持土壤良好的物理性质的物质。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土壤综合肥力的一项重要标志。
C.土壤养分的作用
植物从土壤中获得三大营养因素:N、P、K;同时,也从土壤中获取Zn、Mn、Cu、Fe、B等微量营养因素。因此,土壤中这些速效养分的含量影响着植物生长,是土壤肥力水平或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耕地生产力的指标。

第5题:

什么叫土壤电阻率?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决定接地电阻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电阻,其大小以土壤电阻率表示,土壤电阻率是以边长为1cm是正方体的土壤电阻来表示的,单位为Ω•cm。
影响土壤电阻率的主要原因有下列几种:
(1)土壤性质。不同性质的土壤其电阻率也不同,甚至相差很多;
(2)含水量。绝对干燥的土壤其电阻率接近无穷大,含水量增加到15%时,电阻率显著降低,含水量超过75%时,电阻率变化则不大,甚至增高,同时与水质也有关系;
(3)温度。当土壤温度在O℃及以下时,电阻率突然增大,温度由0℃逐渐增加时,电阻率逐渐减小,100℃时电阻率反而又会增高;
(4)化学成分。当土壤中含有酸、碱、盐等成分时,电阻率会显著下降;
(5)物理性质。土壤本身是否紧密,与接地体接触是否紧密对电阻率影响很大,土壤本身的颗粒愈紧密,电阻率愈低。

第6题:

土壤侵蚀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减少土壤侵蚀园林规划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土壤侵蚀量:降水强度;土壤可侵蚀性;坡长;坡度;植被盖度。
注意问题:地形,土地利用方式,植被覆盖
采取措施:通过栽植植物,增加植被盖度,减少土壤侵蚀。

第7题:

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有()、()、()、()、()。


正确答案: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

第8题:

影响土壤形成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
(2)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土壤形成的地形因素
(5)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
(6)土壤形成的人类因素

第9题:

影响土壤缓冲性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影响因素:
(1)土壤无机胶体
(2)土壤质地
(3)土壤有机质

第10题: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进行扩散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土壤水分的含量:Shearer 等对林丹在粉砂壤土中的扩散研究表明:干燥土壤中无扩散;含水4% 总扩散系数和气态扩散系数最大;含水4-20%气态扩散>50%;含水>30% 非气态扩散系数最大;含水<4% 随水分的增加,两种扩散系数都增加;含水>4% 随水分的增加,总扩散系数下降;含水4-16% 随水分的增加,非气体扩散系数下降;含水>16% 随水分的增加,非气体扩散系数增加。
(2)土壤吸附的影响:吸附作用是农药与土壤固相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直接影响其他过程的发生。如土壤对除草剂2,4-D的化学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
(3)土壤的紧实度:是影响土壤孔隙率和界面性质的参数,紧实度高,土壤的充气孔隙率降低,扩散系数也降低。
(4)温度:温度升高,有机物的蒸汽密度升高,总的效应是扩散系数增大,如林丹的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指数增大。
(5)气流速度
(6)农药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