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阐述利他行为的理论。

题目
问答题
综合阐述利他行为的理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生物学理论。威尔逊(E.O.Wilson)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利他行为,指出利他行为是先天决定的,是本能,即遗传获得的,而不必通过学习获得.进一步的解释是为了保存基因,两个个体之间基因的相似性越大,则当其中一个个体需要帮助时,另一个个体就越可能从事利他行为。
(2)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人们按照社会规范来行动的结果。主要包括:
A社会责任规范。这种观点认为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社会责任规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人们内化了这种规范,即使没有外来的奖赏,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主动地进行帮助。
B回报规范(互惠规范)。这种观点认为人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不应该伤害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回报规范对维护稳定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少数人可以不受助人的回报规范所约束,这些人就是高度依赖性的人。
(3)学习和模仿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利他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这种行为在过去受到了强化。利他行为在先前受到过奖励,那么,这种行为更有可能发生;当利他行为在先前没有受到奖励或受到了惩罚,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大可能发生。
A改变利他行为的概率。利他行为的增加和减少,可通过把奖励或惩罚与利他行为的联结来办到。
B利他行为作为强化来源。利他行为本身不可以作为强化来源来影响利他行为的发生。
C奖励和代价。每个人对伴随着助人或不去助人的消极和积极特征会作出权衡。在任何特定的激起水平上,利他行为最可能发生在奖励高而代价低的场合。
D模仿。班杜拉提出的模仿理论认为:人们可以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习得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可以通过模仿而学会。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从机能范围看,利他行为可分为(  )

A.紧急型利他行为
B.亲属性利他行为
C.互惠性利他行为
D.平衡性利他行为
E.自我利他行为

答案:B,C,D
解析:

第2题:

提出利他行为的模仿理论的学者是()

  • A、威尔逊
  • B、洛伦茨
  • C、拉塔内
  • D、班杜拉

正确答案:D

第3题:

阐述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三种理论为()

A.微小动脉痉挛理论

B.组织动静脉梯度理论

C.微循环瘀滞理论

D.临界闭合压理论

E.微血管闭合理论


答案:ABE

第4题:

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中在解释基因判断的观点认为,个体是依据()和()来推论基因的类似性。


正确答案:熟悉性;邻近性

第5题:

关于利他行为的理论,主要有()两种。


正确答案:先天论和动机论

第6题:

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的理论有()

A学习和模仿理论

B情绪理论

C决策理论

D生物学理论

E社会规范理论


A,B,D,E

第7题:

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影响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和()两种。


正确答案:社会责任规范;回报规范

第8题:

分别阐述积极组织行为与员工积极性、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投入、利他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1)积极组织行为与员工积极性:
主要联系是员工积极性是积极组织行为的前提和基础,积极组织行为是积极性的外显表征、活动及活动方式主要区别在于积极组织行为是正向的、相对持久的、状态性的、可测量的利组织行为
(2)积极组织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
二者都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能提高组织效能的利组织行为,组织公民行为是积极组织行为的组成部分二者有区别,积极组织行为既包括工作角色外行为也包括工作角色内行为,而组织公民行为是工作角色外行为
(3)积极组织行为与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是一种工作角色内的认知态度,也具有利组织特性,它是积极组织行为的组成部分
二者有区别,工作投入是工作角色内行为,是态度倾向性的行为;积极组织行为则既包括工作角色内行为也包括工作角色外行为,是态度支配下的外显利组织行为。
(4)积极组织行为与利他行为
积极组织行为有利他行为的成分,但积极组织行为中的助人行为是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利他行为二者指向不同,利他、行为更多的指向个体,积极组织行为的助人行为更多指向组织目标和与组织目标相关的个人绩效

第9题:

利他行为理论主要有:生物学理论、()和()。


正确答案:社会规范理论;学习和模仿理论

第10题:

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理论认为利他行为受先天决定是()的表现,同时还指出利他行为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本能;保存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