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拟病毒复制机制的特点及其主要步骤。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拟病毒复制机制的特点及其主要步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gentamicin的抗菌作用机制及其主要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1)作用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包括①起始阶段,抑制70S始动复合物形成;②选择性地与30S亚基结合,使mRNA错译;③阻止终止因子与核蛋白体A位结合。
(2)不良反应:前庭神经功能损害,肾脏毒性较多见,还有神经肌肉麻痹,偶有过敏反应。

第2题:

试述深松耕法的概念、主要优点及其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深松耕是指用深松铲或凿形犁等松土农具疏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的一种深耕方法。深度一般为30-50厘米以上。
这种耕作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创造了纵向的“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既不过分地扰动土壤,在其虚部(即深松部位)又可以接纳大量的降雨,而且还可将过多的水分储存在底土层中,达到改善耕层构造,蓄水保墒的目的。
深松耕法的特点有:
第一,节省动力,降低耕作成本;
第二,不打乱土层,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少;
第三,由于间隔深松而形成纵向“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
第四,灵活多样,适用范围广,在各种生产条件及各种气候和土壤均可应用。采用深松耕作法时,一般采用间隔深松,若结合地表覆盖则效果更佳。适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经长期耕翻后形成犁底层、耕层有粘土硬盘或白浆层或土层厚而耕层薄不宜深翻的土地

第3题:

试述DIC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参考答案:(1)出血。(1)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因大量消耗而明显减少。(2)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纤溶酶增加,使得纤维蛋白凝块溶解,同时纤溶酶还可水解因子Ⅴ,Ⅶ,Ⅱ,Ⅻa等使之进一步减少。(3)FDP形成:可抑制纤维蛋白单体的聚合、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抗凝血酶作用。
(2)休克。①回心血量↓a.微血栓阻塞微血管b.出血c.微血管通透性↑②冠脉内血栓形成引起心功能障碍③外周阻力↓a.缓激肽↑b.补体↑c.FDP↑。
(3)器官功能障碍。凝血系统激活,全身微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导致缺血性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凝血反应早期,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红细胞流过网孔时,粘着在纤维蛋白丝上。血流冲击使红细胞破裂。微血流通道受阻时,红细胞从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挤压出血管外,使红细胞变形、破碎。

第4题:

试述逆转录病毒的结构特点及其生活周期中两个主要必经步骤。


正确答案: 1.结构特点:具有包膜的球状病毒;含ssRNA;病毒粒子携带逆转录酶;2.生活周期中两个必经步骤:信息流由RNA→DNA;它的双链DNA中间体整合到宿主的染色体中。

第5题:

试述拟病毒与其宿主(辅助病毒)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1.拟病毒必须依靠辅助病毒才能复制,而辅助病毒的复制却不需要拟病毒的存在。2.拟病毒的存在,可以影响辅助病毒的产量,改变辅助病毒对宿主的症状及反应程度。

第6题:

试述休克中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


正确答案: 休克中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前阻力血管松弛,后阻力大于前阻力,微循环出现灌多于流,血液淤滞于真毛细血管网,甚至出现“泥化”淤滞,使回心血量及组织有效灌流量锐减。该期微循环障碍的机制是:
①乳酸增多:微循环血管持续痉挛、缺血缺氧使局部乳酸堆积造成酸中毒,导致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②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增多:如组胺、腺苷和激肽等增多,引起血管扩张;
③肠源性细菌或内毒素入血刺激炎症细胞产生扩血管物质;
④血液流变学改变: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加,血细胞聚集、黏附、贴壁等。

第7题:

试述插花主要固定工具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花留,主要用于东方式插花,不常用;花插架,主要用于花瓶固定,可自制;剑山,主要用于东方式插花、注意综合利用固定技巧,插制时尽量一次性到位;花泥,主要用于西方式插花,浸泡时不要用手按,让其自己吸水可保证吸水充足,插制时尽量一次性到位。

第8题:

试述L型细菌及其形成机制和培养特点。


正确答案: L型细菌即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因其首先由李斯特(Lister)研究院所发现,故取其第一个字母而称之。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于受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溶菌酶等因素的影响,当肽聚糖结构遭受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时,虽然大多数细菌裂解死亡,但有时也有一些细菌不死,这些细菌即L型菌。L型菌需在高渗低琼脂(0.8%~0.9%)的含血清(20%)培养基中培养,生长缓慢,一般生长期为2~7天,菌落为"油煎蛋"状,需放大100倍左右才能看到菌落,可通过传代培养而返祖。

第9题:

试述拟病毒复制机制的特点及其主要步骤。


正确答案: 1.特点:以自身RNA分子为模板,借助宿主细胞内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2.主要步骤:以滚环方式合成一条多拷贝-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多拷贝+RNA,产生线状ssRNA-3分子,然后环成RNA-2。

第10题:

试述利用逐个检出法检出营养缺陷型的主要步骤及其原理。


正确答案:原理:野生型菌株可在基本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缺陷型则不能生长。后者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凡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应该是野生型。
步骤:把经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涂布在平板上。待长成单个菌落后,用灭菌牙签把这些单菌落逐个分别转接至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如在完全培养基平板上长出菌落,而在基本培养基相应位置上不长,说明这是一个营养缺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