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环境规划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的变化?请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简述。

题目
问答题
流域环境规划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的变化?请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简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我国目前的流域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要水系污染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就整体变化趋势而言,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水质相对较好的南方存在水质明显恶化的趋势;在北方地区,尤其是海河和黄河的水质都出现了好转迹象,但仍不稳定,污染效果仍需进一步的评估;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尤以太湖、滇池和巢湖等富营养化最为严重;饮用水源保护继续加强,我国目前的饮用水源同时受到常规污染物和新型有毒物质的共同影响,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此外,突发性环境事件频繁,也严重威胁饮用水源的环境安全,加之产业布局不合理,加剧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问题;流域生态用水无法保障,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及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浪费、低效率并存,河流遭受到严重的污染,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用水冲突,加剧了河流干枯和湿地退化,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请简述儿童的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协调发展包括几个方面: (1)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
(2)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语言等协调发展;
(3)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
(4)儿童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2题:

广告代理商主要角色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哪些阶段?
(1)版面销售的时代。
(2)版面掮客的时代。
(3)技术性广告服务的时代。
(4)策略性广告服务的时代。

第3题:

请简述儿童手工制作发展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发展是什么。


参考答案:(1)玩耍阶段(2—4岁)(2)直觉表现阶段(4—5岁)(3)灵活表现阶段(5—7岁)(1)玩耍阶段(2—4岁):此阶段为初期,儿童的行为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者意识,只是以纯粹的玩耍为中心。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享受粘土的感触和粘土造型的变化,在吧纸张撕破、弄碎时得到一种快感。此阶段的后期,儿童逐渐学会吧粘土压平、伸展等手法形成所谓的“形状”,并给偶然形成的造型命名。(2)直觉表现阶段(4—5岁):这时期的儿童的表现欲非常强,喜欢使用剪刀扥分工具来创作;在泥塑活动方面,儿童能运用团、搓、压、捏等技能塑造出物体的基本部分和只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在纸工活动方面中,儿童能用图形、几何形、自然物等进行粘贴,并能用单张纸进行简单的折叠等;在废品材料制作方面,能利用现成的废旧材料经过简单的加工制作出作品来。在直觉表现阶段(4—5岁)中的儿童由于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手工制作技能,因此,制作出的物件显得较为幼稚、粗糙。(3)灵活表现阶段(5—7岁)在这一阶段,儿童随着手腕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不断发展,在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的制作活动中,儿童的能通过折、剪、粘他贴、连接、弯曲和组装等技能对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这一学期儿童制作出的物品较之直觉表现阶段更为精细。

第4题:

作者为了彰显自己查阅了大量文献,故意列出一些与研究内容基本没有关系的文献;或作者根本没有查阅,而是直接从他人的参考文献中搬来;或为了表示作者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列出一些无关或看似有关,实际上根本没有查阅的文献。上述情况属于()。

  • A、隐匿参考文献
  • B、理性选择参考文献
  • C、引用无关参考文献
  • D、合理增加参考文献

正确答案:C

第5题:

认牌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步骤?


正确答案: 认牌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步骤:
(1)知名度的获得。即部分品牌从众多品牌中进入到“了解的”行列,于是它们获得了知名度。
(2)美誉度的获得。即获得了知名度的部分品牌进一步深化,消费者相信它们能够提供某种利益或某些利益,并产生好感,这样它们便有了美誉度,成了“可接受的”品牌。
(3)认牌购买。消费者购买后经过消费和使用,感到了满意获得正强化,最后形成了认牌购买即“继续购买”。
总而言之,依据消费者行为学的知识,人们对品牌态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知名度一一美誉度一一认牌购买的过程。因此,品牌经营策略不仅仅满足于知名度,还必须注重提升美度。只有这样,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形成。

第6题:

简述广告代理商主要角色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哪些阶段。
①版面销售的时代;
②版面掮客的时代;
③技术性广告服务的时代;
④策略性广告服务的时代。

第7题:

西汉立法思想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


正确答案:西汉时期实现了从“以法为本,专任刑罚”的法家思想到“外道内法”的黄老思想,再从黄老思想到“德主刑辅,礼法并用”儒家正统思想的历史转变。
(1)西汉初期,统治者总结秦朝覆亡的教训,改变了秦朝专任法治、严刑峻罚的立法思想,确立了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法家思想的立法指导思想。
黄老思想以“无为而治”为核心,具体表现为“约法省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立法方针。汉高祖首先废除秦朝繁苛的法律,制定《九章律》,奠定西汉法制的基础;实行十五税一,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文帝、景帝继续减轻赋税,并推行刑制改革,废除某些肉刑。黄老思想与西汉初期的社会需要相符合,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自汉武帝开始,确立了以儒家为主导的封建正统立法思想,其核心是“德主刑辅”、“礼法并用”。
经过西汉初期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汉初分封的诸王他们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各地民众的反抗也此起彼伏。继续推行以前的“无为而治”、“约法省刑”已经难以奏效,统治者不得不转变立法思想。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以“德主刑辅”作为官方正统法制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治理国家要把德和刑结合起来,但以德为主,以刑为辅;德刑在施用顺序上,要先用德礼进行教化,教化无效再施刑罚。德主刑辅的儒家法律思想成为汉武帝以后汉王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第8题:

试述国际货币体系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
解析:
(1)1880至1914年,国际金本位制度 这一货币制度的特点是: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其含金量决定,国际收支由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c在这一货币制度下,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可以自由输出输人国境,是国际储备资产和结算货币;金铸币可以自由流通和储藏,也可以按法定 含金量自由铸造,各种金铸币或银行券可以自出兑换成黄金。 (2) 1944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一货币制度确定了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美元与黄金挂钩:①官价:35美元=1盎司黄金;②美国准许各国政府或中央锒行随时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③其它国家的货币不能兑换黄金。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

第9题:

西方国家的环境与资源管理经历了哪些主要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西方国家的环境与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早期限制时期;
第二,治理时期;
第三,综合防治时期;
第四,制定发展与环境的总体战略,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第10题:

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是不同的:(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2)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4)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