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瓷坯体的烧成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气氛?

题目
问答题
在陶瓷坯体的烧成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气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陶瓷在烧成过程中为什么要从最高温度急冷到850°C?


正确答案:快冷可以缩短烧成周期,加快整个烧成过程;可以有效防止液相析晶和晶粒长大以及低价铁的再度氧化;提高坯体的机械强度、白度和釉面光泽度。

第2题:

降低坯体入窑水份,能提高烧成速度为实现快速烧成,其坯体入窑水份应控制在()

  • A、<2%
  • B、<5%
  • C、<8%
  • D、<10%

正确答案:A

第3题:

陶瓷烧成中FeS2必须在釉面熔融和坯体气孔封闭前氧化。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简述为什么所有瓷石质坯与未加膨润土的长石质坯在还原气氛中过烧40℃的膨胀比在氧化气氛中要小的多?


正确答案: 在氧化气氛中,坯中的硫酸盐和Fe2O3要到接近坯体烧结和釉层融化的温度下才能分解,此时气孔已被封闭,气体不能排出,导致过烧40℃膨胀就十分显著。
而在还原气氛下,这些物质的分解温度可提前到坯、釉处于多孔状态时进行,气体可以自由逸出。坯料中含铁量较高时,对碳素的吸附性也较小,所以还原气氛中过烧膨胀值较小。

第5题:

陶瓷烧成后冷却初期为什么要进行急冷?


正确答案: 冷却速度对坯体中晶粒大小,尤其晶体的应力状态有很大影响,快速冷却避免了保温段的延长,保持晶粒的数量和大小,避免低价铁氧化,还可以提高釉面光泽度、白度和力学强度。

第6题:

陶瓷坯体在烧成过程中要经历哪些物理、化学反应?


正确答案: 1、低温阶段,排坯体内的残余水分,质量急速减小;气孔率进一步增大,硬度与机械强度增加,体积稍有变化,氧化反应,碳素及有机物氧化,硫化铁氧化,2.分解与氧化阶段。分解反应:①结晶水分解排除;②碳酸盐及硫酸盐分解;氢氧化铁分解3.晶型转变:石英及Al2O3晶型转变,强度增加,气孔率降低到最小值,体积收缩,密度增大,色泽变白,光泽增强,高温阶段,强度增加,气孔率降低到最小值,体积收缩,密度增大,色泽变白,光泽增强,继续氧化,分解形成液相及固相熔融,形成新结晶相,形成低铁硅酸盐,坯体结构更为均匀致密,液相量增多,晶体增多长大,晶体扩散,固,液相分布更为均匀,液相中结晶,液相过冷,硬度与机械强度增大

第7题:

利坯要考虑坯体的烧成的收缩比例,做坯则不需要考虑。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陶瓷烧成中入窑坯体水分越少越好。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陶瓷烧成过程中()制度是实现气氛制度的保证,通常窑内正压有利于还原气氛的形成,负压有利于氧化气氛的形成。


正确答案:压力

第10题:

还原气氛对瓷坯烧成的作用?


正确答案: 还原气氛下,形成的氧化亚铁熔化在玻璃相中呈青色,同时还可以增加液相量,坯体气孔率降低,提高瓷坯的透光度,并能使瓷器呈白里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