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空曲线表明,南京站地面气温为20 oC,1000 m高度气温为12 oC,请判断此时 南京站近地面1000 m高度范围

题目
问答题
探空曲线表明,南京站地面气温为20 oC,1000 m高度气温为12 oC,请判断此时 南京站近地面1000 m高度范围内大气处于绝对稳定、绝对不稳定还是条件性不稳定?请说明理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气温由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国际为 1.25~ 2.00m,我国为())上的空气温度反映。

A.1.25m

B.1.35m

C.1.50m

D.2.00m


正确答案:C

第2题:

架空线,档距1000m,悬点高差h=150m,最高气温时导线最低点应力=50N/mm2,垂直比载

用平抛物线计算I=1000m档内高塔侧,导线最高温悬垂角为。
A 8.53o B 14o C 5.7o D 21.8o

答案:B
解析:
由《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手册》第二版P196表3-3-1

第3题:

在高空与地面大气中,高度每升高100m的气压变化量为()。

A、高空大于近地面

B、高空小于近地面

C、高空等于近地面

D、变化与高度无关


参考答案:B

第4题:

某探空站测得地面气温为20.0℃,300米高度上气温为20.6℃,500米高空上气温为19.3℃,问:地面至300米高度之间和300米至500米之间的气温铅直递减率分别是多少?


正确答案: 分别是:-0.2℃/100米和0.65℃/100米

第5题:

某地区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2km,此时对流层顶部的气温()

  • A、-9.4℃
  • B、-72℃
  • C、-50℃
  • D、-34℃

正确答案:C

第6题:

某办公建筑,标准层建筑面积为1000㎡”,室外设计地面标高为-0.2m,建筑首层室内地面标高为1.5m,屋面面层的标高为24.6m,顶层设有高度为1.6m,面积为260㎡的排烟机房,该公共建筑的高度为( )m。

A.24.8
B.27.7
C.26.1
D.26.4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附录A.0.1—5,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者,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公共建筑高度为24.6+1.6-(-0.2)=26.4m。P36-39

第7题:

高层住宅观测气温资料。高度3m气温10℃,高度10m气温10.1℃,高度30m气温10.3℃,计算γ3-10层大气的气温直减率,并判断大气稳定度( )。

A、-1.5℃/100m,稳定
B、1.5℃/100m,不稳定
C、-1.0℃/100m,不稳定
D、1.0℃/100m,稳定

答案:A
解析:

第8题:

某地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1000m,气温就降低大约6℃,现在地面的气温是37℃,则10000m高空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解:37-10000÷1000×6=-23(℃)答:10000m的高空的气温大约是-23℃.

第9题:

探空曲线表明,南京站地面气温为20 oC,1000 m高度气温为12 oC,请判断此时 南京站近地面1000 m高度范围内大气处于绝对稳定、绝对不稳定还是条件性不稳定?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条件性不稳定。理由:
1)实际温度递减率为8oC/(100m),干绝热递减率和湿绝热递减率(平均)分别为10oC/(100m)和6oC/(100m)。
2)对于末饱和过程,即地面空气块上升到1000m过程中末发生饱和,到1000m时温度为10oC,低于环境温度,因此是稳定的;对于湿绝热过程,地面饱和空气块上升到1000m温度为14oC,高于环境温度,因此是不稳定的。

第10题:

已知甲线路曲线半径为1000m,超高度为50mm,乙线曲线半径为1000m,超高度为40mm,两线的直线间距为4000mm,求在曲线地段甲、乙两线的线间距?


正确答案: 因为甲线超高大于乙线超高,所以甲、乙两线线间距加宽按公式为
WA=(84500/R)+(超高之差/1500×3600)
=84500/1000+(50-40)/1500×3600
=84.5+24=105.5mm
甲、乙两线线间距W=WA+4000=105.5+4000
=4105.5mm
甲、乙两线线间距为4105.5mm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