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

题目
名词解释题
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组成

B.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上皮细胞组成

C.具有分子大小的筛网选择性屏障和电荷选择性屏障

D.筛网选择性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细胞间缝隙构成

E.正常生理条件下,中分子以上的蛋白质绝大部分不能通过滤过膜


正确答案:A

第2题:

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蛋白质是由于

A.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的机械屏障作用

B.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作用

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的机械屏障作用

D.A、B二者均有

E.B、C二者均有


正确答案:D
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成分都可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滤过膜的三层结构中,基膜上的空隙较小,对大分子物质起主要屏障作用,允许分子量70000以下的物质通过,为机械屏障。滤过膜带负电,物质通过滤过膜的难易决定于分子量和所带电荷为电荷屏障,电荷中性分子的通透性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带正电荷物质通透性大于带负电荷物质。血中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大且多带负电荷,故不能通过滤过膜。血红蛋白分子量为69400,主要因为电荷排斥作用不能通过滤过膜。

第3题:

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蛋白质,是由于()

A、肾小球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

B、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作用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参考答案:C

第4题:

在肾小球滤过膜中起机械屏障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A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
C 肾小囊脏层足细胞足突裂隙膜
D 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


答案:D
解析:

第5题:

在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屏障各层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是

A.内皮细胞层
B.基膜层
C.上皮细胞层
D.系膜细胞层
E.滤过膜

答案:B
解析:
肾小球毛细血管由内皮细胞、基底膜和上皮细胞组成,称为滤过膜。基底膜在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之间,富含硫酸类肝素,带负电荷,是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的重要组成。

第6题:

(134~135题共用备选答案)

A.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的机械屏障作用

B.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作用

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的机械屏障作用

D.A、B二者均有

E.B、C二者均有

134.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红细胞是由于

135.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蛋白质是由于


正确答案:B,D
解析: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成分都可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滤过膜的三层结构中,基膜上的空隙较小,对大分子物质起主要屏障作用,允许分子量70000以下的物质通过,为机械屏障。滤过膜带负电,物质通过滤过膜的难易决定于分子量和所带电荷为电荷屏障,电荷中性分子的通透性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带正电荷物质通透性大于带负电荷物质。血中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大且多带负电荷,故不能通过滤过膜。血红蛋白分子量为69400,主要因为电荷排斥作用不能通过滤过膜。

第7题:

肾小球滤过膜及其滤过屏障的构成和作用,受损时的表现。


答案:
解析:
小球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所构成,滤过膜屏障作用包括:①分子屏障;②电荷屏障。上述任一屏障的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微小病变型肾病患者大量蛋白尿主要为电荷屏障损伤所致;当分子屏障被破坏时,尿中有除白蛋白以外更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如免疫球蛋白、C3和a巨球蛋白等,提示肾小球滤过膜严重的损伤。

第8题:

正常情况下尿中不出现红细胞,是由于()

A、肾小球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

B、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作用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参考答案:A

第9题:

尿蛋白电泳结果显示尿中C3含量较高,常常提示
A肾小管严重受损 B.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受损
C.肾小球滤过膜分子屏障受损 D.血中C3含量较高


答案:C
解析:
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作用包括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当分子屏障受损时,尿中往往出现除白蛋白以外更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如免疫球蛋白、C3等,常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有较严重的结构受损。

第10题:

肾小球滤过膜中,影响蛋白质滤过的关键屏障是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基膜 C.足细胞的足突 D.滤过裂隙膜


答案:B
解析:
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窗孔直径70~90nm)、基膜(网孔直径2~8nm)和脏层足 细胞的足突(滤过裂隙膜的小孔直径4 ~ 1lnrn)构成。因滤过膜的通透性主要取决于滤过膜上最小孔径,因此影响滤过的关键屏障是基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