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制度?

题目
问答题
试述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制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措施与行动包括()

A、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B、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C、加强入海排污口环境监督管理

D、大力发展养殖业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下列属于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的要求有()。

A.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B. 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
C. 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
D. 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

答案:A,B,C,D
解析:
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以下要求:
a)排放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区,应限制在达标控制(考核)断面以外水域,且不得与已有排放口形成的混合区叠加,混合区外水域应满足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要求;
b)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c)满足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水环境质量要求。
d)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
e)满足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满足等量或减量替代要求;
f)满足区(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
g)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同时应包括水文情势变化评价、主要水文特征值影响评价、生态流量符合性评价;
h)对于新设或调整入河(湖库、近岸海域)排放口的建设项目,应包括排放口设置的环境合理性评价;
i)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管理要求。

第3题:

国家在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海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下列对A1海区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VHF岸台所覆盖的有效区域
  • B、距岸25海里以内的海域
  • C、同步卫星所覆盖的海域
  • D、MF岸台所覆盖的有效区域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下列()属于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中关于环境质量状况的必备构成要素。

  • A、地表水
  • B、地下水
  • C、饮用水源地
  • D、近岸海域海水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目标之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 )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A.60%
B.70%
C.80%
D.90%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 80%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7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下列不属于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内容的是()。

A. 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B. 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
C. 水质预测因子的浓度及变化
D. 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

答案:C
解析:
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与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特点与水环境质量管理要求,选择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开展评价:
a)水环境功能区或水功能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
b)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状况。
c)水环境保护目标质量状况。
d)对照断面、控制断面等代表性断面的水质状况。
e)底泥污染评价。
f)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及其水文情势评价。
g)水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h)流域(区域)水资源(包括水能资源)与开发利用总体状况、
生态流量管理要求与现状满足程度、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空间的水流状况与河湖演变状况;
i)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评价。

第8题:

沿海航区系指中国渤海、及东海距岸不超过200nmile的海域;台湾海峡;南海距岸不超过120nmile的海域。()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以下哪几项属于近海航区()

  • A、中国渤海、黄海距岸不超过200nmile的海域
  • B、中国东海距岸不超过200nmile的海域
  • C、中国南海距岸不超过200nmile的海域
  • D、台湾海峡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我国的海洋航空遥感监测系统和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是()年建立的。

  • A、1970
  • B、1984
  • C、2002
  • D、2003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