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刻板印象的共通性的表现。


正确答案:①一个人的类别特征越明显,与此类别相联系的刻板印象越易浮现在脑海中;②对待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易用刻板印象知觉他们,从而忽略了个人独有的特征;③当时间紧迫,需要快速对他人做出判断时,易使用刻板印象;④当人们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加工分析时,易使用刻板印象;⑤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时,易使用刻板印象;⑥当人们认识到对个体的判断很重要,人们也许会进一步收集有关个体的信息,而不是只用有关群体的刻板印象来认识个体。  [评分参考]答对每个要点给1分,任答对5个要点给满分5分。

第2题:

简述印象的形成途径。
1、以产品为对象的印象的途径。
2、以实力为对象的印象形成的途径。
3、以人员为对象的印象形成的途径。

第3题: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往往第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故称: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印象形成

E.人际认知


正确答案:B

第4题:

简述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正确答案:(1)人们要抵制刻板印象变化
(2)要使不一致的信息不断地重复,从而被解释为是个体内在品质的反映,以改变对此群体的刻板印象。
(3)为了避免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被解释成是是群体中的亚群体成员所有,要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交往。
(4)为了避免把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非典型的人员所有,要与该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
(5)人们要改变刻板印象,必须有意识地去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己的判断。这是最根本的前提。

第5题: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个人的();二是()。


正确答案:亲身经历;社会学习

第6题:

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优点,以使他人对自己形成良好的印象,这叫( )。
(A)光环效应 (B)刻板印象
(C)首因效应 (D)印象管理


答案:D
解析: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 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第7题:

简述社会刻板印象对于公共工作的启示。
1、社会刻板印象首先表现为对某类人物的固定看法
2、除了籍贯、地位、职业以外,年龄和性别也往往成为社会刻板印象的媒介
3、籍贯扩大一些就是国籍,所以对不同国籍的人也会产生社会刻板印象
4、社会刻板印象还会表现为对某类事物的固定看法
5、社会刻板印象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第8题: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总体印象

D.刻板印象


正确答案:D

第9题:

简述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正确答案:(1)所谓刻板印象(也有人译成定见),是指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
(2)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①个人的经验。人们与一个群体接触时,与其中的一两个成员的互动就构成了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即使与多个成员互动,也会形成夸大了的,不准确的刻板印象。原因有二:
a.由于新鲜的、极端的、突显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一个群体中的特殊成员对刻板印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b.一个群体所从事的社会行为会影响人们刻板印象的形成。
②社会学习。刻板印象的获得不一定是依据个人的亲身经历,也可以从父母、老师、课本、媒体分析得来。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1970年—1982年出版的十册全日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

第10题:

简述社会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


正确答案:(1)直接与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接触,然后将其某些人格特点加以概括化和固定化;
(2)依据间接的资料形成,即通过他人的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描述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