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根紫纹羽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根紫纹羽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快慢羽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应用.


正确答案: 慢羽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羽毛的生长速度,慢羽对快羽为显性,应用:应用快羽基因和慢羽基因杂交,快羽为母雏,慢羽为公雏。用于肉鸡白来航和褐壳蛋鸡的自别雌雄,还可以用于双自别雌雄配套系。

第2题:

简述兰花炭疽病的危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发病规律:兰花炭疽病在蕙兰兰株上发病率为最高,大于90%,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残体和枯萎的叶基苞片上越冬。分生孢子经越冬,其萌芽率大为降低,病菌借风雨和昆虫传播。次年春末、夏初天气潮湿多雨,病菌开始侵染,有伤口和急风暴雨更易感染,温度22~28℃,相对湿度90%以上,土壤PH为5.5~6时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老叶一般于4月份开始发病,新叶则从8月份开始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如果整株受害严重,幼芽刚萌发时亦受侵染发病。
2、措施;栽培兰花选择空气比较流通的场所,可大大减少炭疽病的发生。但也不能太通风,因为空气太流通,湿度太小,不利于兰花生长。兰盆排放疏密应适当,绝对不能太密,以免兰叶互相交错、重叠,影响通风透气,使炭疽病菌交叉传染。温度在22~28℃以上、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最易致炭疽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因此,一定要把温度和湿度控制在此界限以下。对控温,有两种办法:一是在高温季节架遮荫网,遮去部分强光;二是向地面、墙面、花架喷水或洒水,每天3~4次,降低温度。兰花在梅雨季节、暴雨转晴或连续阴雨高温后,因高温高湿,最易暴发炭疽病。在这段时间,除做好栽培场所的通风透气外,还应尽量减少叶面喷水和兰盆浇水次数,最好停止喷水和浇水,争取把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当相对湿度过大难以控制时,也可用鼓风机或电风扇定时吹风,对控湿十分有效。炭疽病一般在春夏季开始发生,7~8月最严重,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喷药,不仅要喷叶面,更要喷叶背,这样才能彻底灭菌。对预防不力、已造成炭疽病蔓延为害并入土侵害到兰根的,光靠表面喷药已不能根治,一定要换盆换土,把整盆兰花倒出,除去旧土,剪去病叶、病根、病芽,用清水洗净,再用10000倍喷克稀释液喷叶,并浸泡兰根2~3h,取出晾干后重新用新土上盆。若再用旧兰盆,一定要清洗,浸泡农药消毒,并曝晒1天。也可在新叶抽出时,定期定时交替喷药,50%多菌灵500倍,50%克菌丹500倍液,50%苯菌灵1500倍,0.5%~1%等量式波尔多液,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7-10天1次,共4-5次

第3题:

简述对虾软壳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病因:
(1)饵料不足或营养不全(Ca和P含量过少或含量不均衡)
(2)饲料储存不当,腐败变质
(3)水体水质变差,有毒物质积累
(4)水体pH过高,导致P以CaPO4沉淀,使水体可溶性P减少
(5)水体中含有有机锡或有机磷等消毒剂
2.症状:甲壳薄而软,壳与肌肉分离
3.防治:
(1)改善水质,加大换水量;
(2)多投放鲜饵,如投放贝肉等;

第4题:

简述苗木紫纹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症状:
(1)根系:---紫红色丝网状物---;
(2)地上部分:叶形短小、发黄、皱缩卷曲。
防治方法:
(1)选用健康苗木栽植
(2)可凝苗木进行消毒处理;
(3)肥水适宜,促进苗木健康生长;
(4)清除病残体,土壤消毒;
(4)贵重观赏树木实行外科治疗。

第5题:

白纹羽病是因病根表面的菌丝中有白色、羽纹状分布的菌索而得名的。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白垩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流行特点
白垩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当巢内温度下降到30℃,相对湿度80%以上时,适于子囊孢子生长,春夏季多雨潮湿季节易流行。白垩病是通过子囊孢子传播的,被污染的饲料、死亡幼虫尸体或病脾是病害传播的主要来源。当蜜蜂幼虫吞食了混入饲料中的子囊孢子或菌丝后,孢子即在消化道中萌发,长出菌丝,穿透肠壁,破坏消化道,幼虫表现明显症状,蜂群间的传播是通过盗蜂和迷巢蜂将污染的饲料喂给健康幼虫。此外,养蜂员不遵守卫生操作规程,随意将病群中的巢脾调入健康群而传染。
2、防治方法
采取换箱换脾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首先取出病群内所有病虫脾及发霉变质的蜜粉脾,换以清洁的蜂箱和巢脾供蜂王重新产卵。换下的巢脾用二氧化硫(燃烧硫黄)密闭熏蒸消毒4小时以上,可按每10张巢脾放入硫黄3~5克计算,也可用4%甲醛溶液消毒巢脾,浸泡24小时或喷脾再密闭48小时。加强饲养管理,蜂群应安置于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避免在箱底积累潮气,时常扩大巢门帮助蜂群通风,尤其是雨后帮助蜂箱干燥更为重要。治疗可用:①优白净,将药液作100倍稀释,抖落巢脾上的蜜蜂喷脾,每脾约10毫升,每天喷喂1次,用药两次停1日,再用药两次为一个疗程,间隔4~5天,再作第二个疗程防治,病幼虫可得到治愈。②灭白垩一号,为一种高效杀真菌药剂,用法是,取药1包(3克)用少量温水溶解,加50%的糖水1升,充分搅匀,喷喂40脾蜂,每3天1次,连续用药4~5次为一个疗程。

第7题:

下列病害,属于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的是()。

  • A、兔丝子
  • B、炭疽病
  • C、黑斑病
  • D、紫纹羽病

正确答案:A

第8题:

简述桔梗紫纹羽病防治


正确答案: A实行轮作和消毒,以控制蔓延;
B多施基肥,增强抗病力;
C每亩施用石灰粉100kg,可减轻危害;
D注意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清除;
E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的1000倍液等喷洒2~3次进行防治。

第9题:

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美国白蛾在我国1年发生2代,以蛹在树皮裂缝或枯枝层越冬。次年5月开始羽化,雄蛾比雌蛾羽化早2-3天,成虫具有趋光性,白天静伏在寄主叶背和草丛中,傍晚和黎明活动,在寄主叶背上产卵,卵单层排列成块状,覆盖有白色鳞毛,每卵块500-600粒,最多可达2000粒。雌蛾产卵期间和产卵完毕后,始终静伏于卵块上,遇惊扰也不飞走直至死亡。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性,并在卵壳周围吐丝拉网,1-3龄群集取食寄主叶背的叶肉组织,留下叶脉和上表皮,使被害叶片呈白膜状;4龄开始分散,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片缀合成网幕,网幕随龄期增大而扩展,有的长达1-2m;5龄以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食量大增,仅留叶片的叶柄和主脉。5龄以上的幼虫耐饥能力达8-12天,这一习性使美国白蛾很容易随货物或货物包装物的运输或附在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幼虫共7龄。6-7月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8-9月为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9月以后老熟幼虫陆续化蛹越冬。
美国白蛾喜生活在阳光充足而温暖的地方,在交通线两旁、公园、果园、村落周围及庭院等处的树木常集中发生,林缘发生较重,尤其是光照与积温,可以决定此虫在一个地区能否存活下来及可能完成的世代数。
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对来自疫区的苗木、接穗、花卉、鲜果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必须严格检疫。
(2)、做好虫情监测,一旦发现检疫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
(3)、根据灯蛾成虫具有趋光性,于成虫羽化期设置灯光诱杀。
(4)、人工摘除网幕,美国白蛾幼虫在4龄前群集于网幕中,危害状比较明显,应抓住这一时机发动人工摘除网幕,消灭幼虫。
(5)、采用美国白蛾性引诱剂诱杀成虫,配合灯光诱杀效果更好。
(6)、药剂防治。幼虫期,可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20%菊杀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雾。
(7)、生物防治。可用苏云菌杆菌(1亿孢子/ml)和灯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幼虫。还可释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同时要保护和利用草蛉、胡蜂、蜘蛛、鸟类等天敌。

第10题:

简述蝗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蝗虫一般每年发生1~2代,绝大多数以卵块在土中越冬。一般冬暖或雪多情况下,地温较高利于蝗虫越冬,4~5月份温度偏高,卵发育速度快,孵化早;秋季气温高利于成虫繁殖危害。多雨年份,土壤湿度过大,蝗卵和幼蝻死亡率高。干旱年份,在管理粗放的草坪上,土蝗、飞蝗则混合发生危害。
蝗虫类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蝗虫发生量不大时,用捕虫网地面捕捉,可减轻危
(2)、毒耳防治用麦麸(米糠)100份+水100份+1.5%敌百虫粉剂2份(或40%氧化乐果乳油0.15份)混合拌匀,每公顷112.5kg;也可用鲜草100份切碎加水30份拌入上述药量,每公顷112.5kg。随配随撒,不要过夜。阴雨、大风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宜使用。
(3)、药剂防治发生量较多时可采用药剂防治,常用的药剂有1.5%敌百虫粉剂、3.5%甲敌粉剂、4%敌马粉剂,用量为每公顷30kg;50%马拉硫磷乳剂、75%杀虫双乳剂、40%氧化乐果乳,以1000~1500倍液喷雾。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好蝗虫的天敌,主要有鸟类、蛙类、益虫、螨类和病原微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