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过程中,应如何减少应激效应?

题目
问答题
动物实验过程中,应如何减少应激效应?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优选实验动物。
(2)实验中应熟练掌握动物实验技术,熟悉动物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抓取,避免激惹动物。
(3)在实验前适当给予抗应激药物。
(4)应加强实验动物营养,减少应激效应对动物造成的危害。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日本人及瑞典人红细胞中缺乏或基本没有过氧化氢酶,因此对过氧化氢解毒能力低

A.实验动物的物种与毒效应

B.实验动物的品系与毒效应

C.实验动物的性别与毒效应

D.实验动物的年龄与毒效应

E.实验动物的生理营养状况与毒效应


参考答案:B

第2题:

简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在动物应激反应时的主要效应。


参考答案: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为下丘脑的室旁核、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室旁核为该神经内分泌轴的中枢位点。其中枢介质为CRH和ACTH,CRH最主要的功能是刺激ACTH的分泌进而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增加对机体有广泛的保护作用。糖皮质激素升高是应激时血糖增加的重要机制,它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并对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的脂肪动员起容许作用;糖皮质激素对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激活具抑制作用,并稳定溶酶体膜,减少这些因子和溶酶体酶对细胞的损伤;糖皮质激素还是维持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正常反应性的必需因素。

第3题:

八甲磷35mg/kg灌胃可引起成年大鼠100%死亡,而初生大鼠无死亡

A.实验动物的物种与毒效应

B.实验动物的品系与毒效应

C.实验动物的性别与毒效应

D.实验动物的年龄与毒效应

E.实验动物的生理营养状况与毒效应


参考答案:D

第4题:

详述护理人员应如何减少住院这一应激源对病人的威胁。


正确答案: (1)评估病人所受应激(包括疾病)的程度、持续时间、过去承受应激的经验等;如既往疾病史、住院及手术史;以及可能得到支持的条件,如家庭成员、经济条件等。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应激原。
(2)安排合适的治疗环境,尽量减少对病人有害的应激原;如做好入院介绍、带领病人熟悉病房环境、介绍病友等。病房制度应为病人的舒适和方便着想,如把治疗和检查生命体征等工作适当安排,不要影响病人休息,如不要唤醒病人试体温等;要协助病人安排生活,如根据病情安排消遣活动,以克服生活变化(住院)所产生的影响;
(3)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协助病人适应实际的健康状况,妥善应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例如,对难以忍受的疼痛的恐惧,对一些诊疗措施的恐惧和对疾病预后的焦虑等。要启发病人说出问题,因为这不仅能起到发泄的作用,还能使护士获得信息;要鼓励病人利用心理防卫机转以缓解负性情绪反应,必要时指导学习松弛疗法。
(4)与家属搞好合作,鼓励病人与工作人员和病友交往,协助病人搞好人际关系,维持良好的自尊和减轻孤独感。

第5题:

简述如何减少、避免动物在免疫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 ①保持动物舍温度、湿度、光照适宜,通风良好;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②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适宜的毒力或毒株的疫苗。
③应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免疫接种,注射部位要准确,接种操作方法要规范,接种剂量要适当。
④免疫接种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掌握动物健康状况。凡发病的,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体质瘦弱的、幼小的、年老的、怀孕后期的动物均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⑤对疫苗的质量、保条件、保存期均要认真检查,必要时先做小群动物接种实验,然后再大群免疫。
⑥免疫接种前,避免动物受到寒冷、转群、运输、脱水、突然换料、噪音、惊吓等应激反应。可在免疫前后3~5天在饮水中添加速溶多维,或V、V等以降低应激反应。

第6题:

膳食中蛋白质不足导致六六六、对硫磷毒性增强

A.实验动物的物种与毒效应

B.实验动物的品系与毒效应

C.实验动物的性别与毒效应

D.实验动物的年龄与毒效应

E.实验动物的生理营养状况与毒效应


参考答案:E

第7题:

什么是应激?如何减少应激 ?


正确答案: 应激:家禽对外界环境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
减少应激的方法:
1谨慎转群移场:转群最好在夜间进行,转群前2-3天,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和多种维生素。
2减轻断喙应激:断喙前2天,在饲料、饮水中添加维生素K3,断喙后2-3天在饮水和饲料中继续添加维生素K3和复合维生素。
3减少免疫应激:在免疫接种前3天,给鸡补饲或饮用抗应激物质,免疫接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鸡损伤或加重应激反应。
4降低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饲养密度以6-8只为宜。固定好鸡群后,不要随便再向群内投进新鸡。
5饲料逐渐更换:更换饲料要有2-3周的过渡期,要逐步添加新饲料、减少旧饲料,不能一步到位。
6控制环境条件:成年鸡的适宜温度为5-27℃,湿度为60%-70%,产蛋的适宜温度为13℃-20℃.
7固定管理制度:投料、饮水、开灯、关灯、除粪、捡拾鸡蛋、采精、人工受精等的时间应尽量固定不变,也不要随便更换饲养员。

第8题:

反应停对大小鼠剂量达4000mg/kg时几乎无致畸作用,而0.5~1.0mg/kg剂量即对人有致畸作用

A.实验动物的物种与毒效应

B.实验动物的品系与毒效应

C.实验动物的性别与毒效应

D.实验动物的年龄与毒效应

E.实验动物的生理营养状况与毒效应


参考答案:A

第9题:

尽量减少动物的使用量,尽量(),尽量减少动物痛苦,必要时应使用麻醉剂,处死动物应实施安乐死。

  • A、改善动物实验环境
  • B、改变动物实验环境
  • C、改善动物设施环境
  • D、改善动物实验条件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如何减少、避免动物在免疫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 1、保持动物舍温度、湿度、光照适宜,通风良好;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用适宜的毒力或毒株的疫苗。
3、应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免疫接种,注射部位要准确,接种操作方法要规范,接种剂量要适当。
4、免疫接种前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掌握动物健康状况。凡发病的,精神、食欲、体温不正常的,体质瘦弱的、幼小的、年老的、怀孕后期的动物均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5、对疫苗的质量、保存条件、保存期均要认真检查,必要时先做小群动物接种实验,然后再大群免疫。
6、免疫接种前,避免动物受到寒冷、转群、运输、脱水、突然换料、噪音、惊吓等应激反应。可在免疫前后3~5天在饮水中添加速溶多维,或VC、VE等以降低应激反应。
7、免疫前后给动物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提高机体非特异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