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薄膜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薄膜材料合成与制备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几种常用的氧化方法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制备SiO2的方法有很多,热分解淀积、溅射、真空蒸发、阳极氧化法、化学气相淀积、热氧化法等。热生长法制备的SiO2质量好,是集成电路的重要工艺之一。热氧化法:Si与氧或水汽等氧化剂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iO2。热氧化法制备SiO2的特点:具有很高的重复性和化学稳定性,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不太受湿度和中等温度热处理的影响;降低Si表面的悬挂键,使表面态密度减小;很好地控制界面陷阱和固定电荷。(1).干氧氧化在高温下,氧气与硅反应生成SiO2。氧化温度为900-1200℃,为了防止外部气体的玷污,炉内气体压力应比一个大气压稍高些,可通过气体流速来控制。优点:结构致密、干燥、均匀性和重复性好,掩蔽能力强,与光刻胶黏附好,目前制备高质量的SiO2薄膜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方法。缺点:干氧氧化法的生长速率慢,所以经常同湿氧氧化方法相结合生长SiO2。(2).水汽氧化在高温下,硅与高纯水产生的蒸气反应生成SiO2。产生的H2分子沿Si-SiO2界面或者以扩散方式通过SiO2层―逃离‖。因为水比氧气在SiO2中有更高的扩散系数和大得多的溶解度,所以水汽氧化的生长速率一般比较高。(3).湿氧氧化湿氧氧化的氧化剂是通过高纯水的氧气,高纯水一般被加热到95℃左右。通过高纯水的氧气携带一定水蒸气,所以湿氧氧化的氧化剂既含有氧,又含有水汽。因此,SiO2的生长速率介于干氧和水汽氧化之间,与氧气流量、水汽的含量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水汽含量很少,SiO2的生长速率和质量就越接近于干氧氧化的情况,反之,就越接近
水汽氧化情况。水汽含量与水温和氧气流量有关。氧气流量越大,水温越高,则水汽含量就越大。氢气和氧气,H2+O2→H2O采用高温合成技术进行水汽氧化,在这种氧化系统中,氧化剂是由纯氢和纯氧直接反应生成的水汽。(4).快速热氧化工艺(RTO)制备深亚微米器件的栅极氧化层,非常薄<30Å在实际生产中,根据要求选择干氧氧化、水汽氧化或湿氧氧化。对于制备较厚的SiO2层来说,往往采用的是干氧-湿氧-干氧相结合的氧化方式。这种氧化方式既保证SiO2表面和Si-SiO2界面质量,又解决了生长效率的问题。

第2题:

常用制备脂质体方法有哪些?并简述其中的薄膜分散法。


正确答案:制备脂质体的常用方法主要有:注入法、薄膜分散法、逆相蒸发法、冷冻干燥法、超声波分散法、高压乳匀法。其中薄膜分散法最常用,其制备过程主要为:将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及脂溶性药物溶于氯仿中,然后将氯仿溶液在玻璃瓶中旋转蒸发,使在瓶壁上形成薄膜;将水溶性药物溶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烧瓶中不断搅拌,即得。

第3题:

简述常用的固体分散物制备方法。


参考答案: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常用的方法有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等。

第4题:

简述非晶态合金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 A.溶剂包覆法
B.金属膜冷却法
C.水淬法:设备简单、工艺容易控制;冷却速率较低,适合玻璃形成能力特别大的合时体系。
D.电弧加热法:分为金属(铜)模吸铸法和模压铸造法。
E.电弧熔炼吸铸法:无污染、均匀性好、充型好,铜模冷却快;是一种短流程制备方法。
F.定向凝固法:是一种可以连续获得大体积玻璃的方法。

第5题:

简述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基本原理。(蒸发-冷凝法、水热合成法、溶剂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模板合成法、自组装法及其特点、VLS机制,VS机制等)


正确答案: 蒸发-冷凝法原理:在高真空的条件下,金属试样经蒸发后冷凝。
水热合成法原理: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容器里,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介质,对反应容器加热,创造一个高温(100~350℃)、高压(1~500MPa)的反应环境,使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并重结晶。
溶胶-凝胶合成原理: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水解直接形成溶胶或经解凝形成溶胶,然后使溶胶聚合凝胶化,再将凝胶干燥、焙烧去除有机成分,最后得到无机材料。
微乳液法基本原理: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微乳液,在“微泡”中经成核、聚结、团聚、热处理后得到粉体。
模板合成法原理:利用基质材料结构中的空隙或外表面作为模板进行合成。结构基质为多孔玻璃、分子筛、大孔离子交换树脂等。
自组装法原理:基本结构单元在基于非共价键的相互作用下自发的组织或聚集为一稳定、具有一定规则几何外观的结构。
特点:
①有序性:结构比组成部分有序性高
②相互作用力弱:氢键、范德华力、静电作用等
③组成结构复杂:包含纳米及细观结构
VLS生长机制:必须有催化剂的存在;在适宜的温度下,催化剂能与生长材料的组元互熔形成液态的共熔物;生长材料的组元不断地从气相中获得;当液态中溶质组元达到过饱和后,晶须将沿着固-液界面的择优方向析出。特点:催化剂的尺寸决定纳米线材料的最终直径;反应时间影响纳米线的长径比。
VS生长机制:通过热蒸发、化学还原或气相反应等方法产生气相;气相被传输到低温区并沉积在基底上;以界面上微观缺陷(位错、孪晶等)为形核中心生长出一维材料。

第6题:

简述土工合成材料条带拉伸(宽条样)试验的试验样品的制备方法。


正确答案: 试样制备
(1)试样数量:分别以土工合成材料纵向和横向作试样长边,剪取试样各6块。
(2)试样尺寸:
宽条试样:裁剪试样200mm,长度至少200mm,实际长度视夹具而定,必须有足够的长度使试样伸出夹具,试样计量长度为100mm。对于有纺土工织物,裁剪试样宽度210mm,再在两边拆去大约相同数量的纤维,使试样宽度达到200mm。
(3)除测干态强度外,还要求测定湿态强度时,则裁剪两倍的长度,然后剪为二块,一块测干强度,另一块测湿强度。
(4)对湿态试样,要求从水中取出到上机拉伸的时间间隔不大于10min。

第7题:

简述制备药剂常用的干燥方法。


正确答案: ①常压干燥(包括接触干燥和空气干燥)。
②减压干燥(亦称真空干燥)。
③喷雾干燥。
④沸腾干燥(又称流化床干燥)。
⑤红外线干燥。
⑥冷冻干燥。
⑦微波干燥。

第8题:

现行国标《土工合成材料取样和试样制备》规定,该标准的取样方法只适用于卷装供应的土工合成材料,而试样的制备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土工合成材料。


答案:对
解析:

第9题:

简述常用制备纯水的方法?


正确答案: (1)蒸馏法:利用杂质不和水的蒸气一同蒸发而达到水与杂质分离的效果。
(2)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中可游离交换的离子与水中同性离子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将水中各种离子除去或减少到一定程度。
(3)电渗析法;根据含有电解质的水具有导电性,在电场的作用下,阴阳离子的正负极运动。阴阳被阴阳离子膜吸附,从而达到去除水中阴阳离子的目的。

第10题:

试述常用的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方法及其特点。


正确答案:常用的中药注射用原药的制备方法有:蒸馏法、水醇法、醇水法、双提法和超滤法。
其特点为:
①蒸馏法适用于含挥发油或其它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②水醇法与醇水法是依据中药材中大部分成分既溶于水又溶于醇的原理,利用其在水中或乙醇种不同溶解度的特性,先用水或者先用乙醇为溶剂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或相关成分然后再进一步的纯化和精制;
③双提法是蒸馏法和水醇法的结合,适用于同时保留挥发性成分和非挥发性成分;
④超滤法是用于分子分离的膜滤过方法。利用特殊的高分子膜为滤过介质,在常温、加压的条件下,将电药提取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加以分离,达到纯化药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