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1993)适用于天然河流、()、水库、()、潮汐影响和建设工程附近河段的流量测验。

题目
填空题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1993)适用于天然河流、()、水库、()、潮汐影响和建设工程附近河段的流量测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的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可将河流与河口划分为大河、中河和小河,其中大河是指流量在( )以上的河流。
A100m3/s
B150m3/s
C180m3/s
D200m3/s


答案:B
解析:

第2题:

对河流与河口,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水域规模”是按建设项目()划分。

A: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
B:排污口附近河段的最近二年平均流量或丰水期平均流量
C: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
D:平水期平均流量

答案:C
解析:

第3题:

河口的基本水文特征有()。

A:河口又称为感潮河段,是指人海河流受到潮汐作用的一段河段
B:河口与一般河流的主要区别是流量大、流速较慢
C:河口区是海水和河流淡水相互汇合和混合之处,江河段的水结构只有盐水楔形式
D:河口和海湾、陆架浅海水域位于陆地和大洋之间,具有最剧烈的时间空间变化,由于其容量小、水浅,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

答案:A,D
解析:
河口与一般河流主要区别是受到潮汐的影响,排除B项;河口段水结构还有部分混合型和充分混合型两种,排除C项。

第4题:

水文站流量测验次数的布置,应符合哪些规定(潮流量测验、结冰河流除外)?


正确答案: 水文流量测验次数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文站一年中的测流次数,必须根据高、中、低各级水位的水流特性、测站控制情况和测验精度要求,掌握各个时期的水情变化,合理地分布于各级水位和水情变化过程的转折点处。水位流量关系稳定的测站测次,每年不应少于15次。水位流量关系不稳定的测站测次,应满足推算的流量和各项特征值的要求。当发生洪水、枯水超出历年实测流量的水位时,应对超出部分增加测次。
(2)对新设测站初期的测流次数,应较“一”款的规定增加测次。

第5题:

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

A: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多年平均流量
B:污水排放量
C: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平水期平均流量
D:河流规模

答案:B,D
解析:

第6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的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可将河流与河口划分为大河、中河和小河,其中大河是指流量在( )以上的河流。

A.100m3/s
B.150m3/s
C.180m3/s
D.200m3/s

答案:B
解析:
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①大河,流量≥150m3/s;②中河,流量在15~150m3/s之间;③小河,流量<15m3/s。

第7题:

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别时,对于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划分水域规模。

A: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
B:近三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
C:多年平均流量或枯水期最大流量
D:丰水期最小流量或枯水期最大流量

答案:A
解析:

第8题:

关于渗漏总量与渗漏量的说法,下列可以作为正常使用的水库有( )。

A.渗漏总量小于该河流段平水期流量的5%的水库
B.渗漏总量小于该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5%的水库
C.渗漏总量小于该河流段平水期流量的1%~3%的水库
D.渗漏量小于该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1%~3%的水库
E.渗漏量小于该河流段平水期流量的1%~3%的水库

答案:B,E
解析:
完全不漏水的水库是没有的。一般情况下,只要是渗漏总量(包括坝区的渗漏量)小于该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5%,或渗漏量小于该河流段平水期流量的1%~3%,则是可以允许的。对于渗漏规模更大或集中的渗漏通道,则需进行工程处理。

第9题:

作单次流量测验成果及测次布置的检查分析时,应在现场对单次流量测验的每一步测量、计算结果和测验成果,结合()随时进行检查分析。

  • A、测站特性
  • B、河流水情
  • C、测验季节
  • D、测验现场情况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各级水文部门开展的流量测验专门试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保证流量测验精度
  • B、争取上级拨付试验经费
  • C、验证某些水工程设计效果
  • D、验证某些有关河流的理论

正确答案:A,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