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特征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深部高温生气阶段;需回答各阶段的埋深、温度、有机质的转化及作用因素、主要产物及成熟度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油气藏形成的三个重要过程是()。

A、油气的生成、排出和聚集

B、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

C、油气的渗滤、运移和排出

D、油气的渗滤、排出和聚集


参考答案:B

第2题:

简述油气水层的一般显示特征。


正确答案: 1.油层。全烃含量较高,峰宽且较平缓,幅度比值较大,烃组分齐全,重烃含量较高,钻时低,后效反应明显。
2.气层。全烃含量高,曲线呈尖峰状,幅度比值较大,烃组分不全,Cl的体积分数一般在95%以上,钻时低,后效反应明显。
3.水层。不含溶解气的纯水层气测无异常,含有溶解气的水层一般全烃值较低,组分不全,主要为Cl,非烃组分较高。
4.水层曲线特征与水中含溶解气态烃类含量多少和含残余油性质不同而不同:
①含残余油的水层。曲线特征与油层相似、但绝对幅度比油层低。
②含溶解气的水层。气态烃含量增高,但读数远低于气层。
③纯水层。由于一般水层中均含一定非烃气体(H2、H2S、CO2等),在一定温度也能燃烧,也会引起重烃异常,特别是H2,其含量极少时也可能造成重烃异常。所以纯水层常会出现重烃、全烃小幅度增大,但组分曲线上明显反映出非烃组分增大现象。

第3题:

政策建议具有()及阶段性的特征。


参考答案:有限性和系统性

第4题:

简述中国当代设计事业的进程及阶段性特征。


正确答案: 从1980年到1985年,是对工艺美术的历史回顾期,也是当代设计的初创期;从1985年到1992年,这是中国当代设计的深入反省期;从1993年到现在,中国几乎全面进入了工商社会,这是经济改革的深入期也是当代艺术设计的飞跃时期。<中华民族在近百年来以民族复兴为大业,奋发图强,不屈不饶地进行着社会主义的改革。中国现代设计正是在这种背景中艰难地起步。在民国时期的工业设计成就几乎是空白。
(代表建筑成就的是南京中山陵,上海外滩西式风格的建筑)新中国成立以后设计事业才有所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北京人民大会堂为代表的建筑群,展示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五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水平的低下,在大多数设计活动中,设计人员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装饰性的图案成为设计家的主要工作。设计的重新起步是近20年来的事情。>

第5题:

简述引起油气水上窜的原因及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①水泥浆失重:水泥浆柱在凝结过程中对其下部地层所作用的压力逐渐减小的现象;
②桥堵引起失重:
③水泥浆凝结后体积收缩:收缩率小于0.2%;
④套管内原来有压力,放压后使套管收缩;
⑤泥饼的存在,影响地层—水泥间(第二界面)的胶结。
措施:①注完水泥后及时使套管内卸压,并在环空内加压;
②使用膨胀性水泥,防止水泥石收缩;
③采用多级注水泥技术或采用两种凝速的水泥;
④使用刮泥器,清除井壁泥饼。

第6题:

同生断裂带与油气的关系是()。

  • A、只与油气的生成有成因关系
  • B、只与油气的聚集有成因关系
  • C、只与油气的运移有成因关系
  • D、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及聚集均有关系。

正确答案:D

第7题:

同生断裂带与油气的关系是()。

  • A、只与油气的生成有因果关系
  • B、只与油气的聚集有因果关系
  • C、只与油气的运移有因果关系
  • D、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及聚集均有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D

第8题:

油气的生成和分布与()的关系非常密切。

A、沉积特征

B、沉积条件

C、沉积岩

D、沉积相


参考答案:D

第9题:

油气田是油气生成的场所。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简述人的生成特征。


正确答案: 人的生成是文化演进之历程;人的生成是文化适应性成长之过程,形成特定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社会生活技能与行为规范;人的生成是教育化之进程,即社会文化的获得、生活技能的掌握以及个性的形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