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内原有几组主要建筑群?现存几组建筑群?其中的圜丘坛建筑群位于何处?

题目
问答题
天坛内原有几组主要建筑群?现存几组建筑群?其中的圜丘坛建筑群位于何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紫禁城建筑群是全世界现存的最大的古建筑群。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位于()山。


正确答案:武当

第3题:

北京天坛的主体建筑不包括( )。

A.圜丘坛

B.皇穹宇

C.社稷坛

D.祈谷坛


正确答案:C

第4题:

试述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特点及其主体建筑群圜丘和祈年殿的艺术处理特点。


正确答案: 1、布局特点
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外坛墙总长6416米,内坛墙总长3292米。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圆地方”。天坛的主要建筑物集中在内坛中轴线的南北两端,其间由一条宽阔的丹陛桥相连结,由南至北分别为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另有神厨、宰牲亭和斋宫等附属建筑。
2、圜丘
由主体祭天坛和皇穹宇两部分组成。主体祭天坛圆形,为三层汉白玉栏杆台基,属露天祭。圆坛外环以两重矮墙(1米多高),里面一道为圆形,外边一道为方形。圆坛正北皇穹宇为一单檐圆攒尖,比例优美。皇穹宇由一圈围墙(俗称回音壁)环绕成院,其与东西两座附属建筑自成一组,类似东西堂格局。院墙南面有门与圆坛北门相通。
3、祈年殿
祈年殿为三重檐圆攒尖,高耸于三层台基之上,浮出于周围翠海之中,上接青天,颇显庄严崇高。前有祈年门及两幢附属建筑呈︼形半包抄祈年殿,从祈年门看祈年殿有绝佳的构图和视角,说明古人在建筑群的设计中重视视直感的设计与匠心。祈年殿三重檐均为一色的青琉璃,色彩纯净,与檐下的青绿彩画、白台基,再加上仰视角看到的蓝天背景,共同构成了冷色的主基调。但下层的门窗槅扇柱子又为红色,于是便由此形成了强烈的冷暖对比,色彩美由此而生。祈年殿建筑形态单纯、简洁、有力,整个体型逐次向上收分,映衬于仰视角得到的单一蓝天背景之前,观者的崇敬神圣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第5题:

天坛的回音壁在()。

  • A、祈年殿
  • B、皇穹宇
  • C、圜丘坛

正确答案:B

第6题:

天坛内坛、圜丘坛和祈年坛均位于南北中轴线的哪一侧()?

  • A、东侧
  • B、西侧
  • C、中间

正确答案:A

第7题:

()与()组成天坛两组坛壝建筑群。


正确答案:圜丘坛;祈谷坛

第8题:

天坛的主体建筑包括()等四部分,均位于内坛墙内。

  • A、圜丘坛
  • B、大成殿
  • C、皇穹宇
  • D、祈年殿
  • E、斋宫

正确答案:A,C,D,E

第9题:

天坛建于公元()上半叶,座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


正确答案:15世纪

第10题:

试以天坛建筑群为例,简述我国古代坛庙建筑的成就。


正确答案: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场所,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明清北京城外城,全城中轴线的左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嘉靖年间增建,清代有加以扩建。占地4000亩,两层垣墙构成内坛、外坛两部分,内外坛墙北部呈半圆形,南部为方形;北高南低,表示“天圆地方”。坛内建筑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
1.祭天圜丘及其附属建筑—内坛南部;
2.祈年殿(祈谷殿)为主及附属建筑—内坛北部;
3.斋宫(皇帝祭天前夕居住持斋之所—内坛西部;
4.牺牲所、神乐署—外坛西侧。
其单体建筑有:
1.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十四年扩建,祭天之所;
2.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供奉“昊天上帝”的牌位;
3.回音壁:皇穹宇圆形墙壁;
4.祈年殿:建于永乐十八年,初为大祀殿。嘉靖改建降为大享殿(祈谷殿);
5、斋宫:建于永乐十八年,面积4万平米,正殿—无梁殿;
6、丹陛桥:连接两组重要建筑的中轴线,南低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