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影响畜禽肥育效率的因素。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影响畜禽肥育效率的因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畜禽种类与品种类型。
2.性别与去势。
3.饲养水平。
4.饲粮能量浓度。
5.坏境温度。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影响FA的基因与载体之间连接效率的因素。


答案:
解析:
DNA片段间的连接方式,(3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浓和比例,(3分)连接温度与时间,(3分)其他因素。(1分)

第2题:

简述架子牛肥育方法。


正确答案: (1)高能日粮强度肥育法:这是一种精料用量很大而粗料比例较少的肥育方法。
(2)酒糟肥育法:用酒糟为主要饲料肥育肉牛,是我国肥育肉牛的一种传统的方法。
(3)青贮料肥育法:玉米秸青贮是肥育肉牛的好饲料,再补喂一些混合精料,能达到较高的日增重。
(4)氨化秸秆肥育法:以氨化秸秆为惟一粗饲料,是一种低精料、高粗料长周期的肉牛肥育模式,这种模式不适合规模经营要求快周转、早出栏的特点。

第3题:

影响育肥猪的肥育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都有些什么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影响猪的肥育效果的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又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影响猪的肥育效果的因素及其影响如下: (1)品种和类型的影响:由于猪的品种、类型形成和培育条件的差异,猪种间生物学特性和经济特性的不同,以及人们对猪的产品需求的不同,在品种和类型之间的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也具有差异。例如,腌肉型猪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胴体瘦肉率均较脂用型的猪高。 (2)杂交的影响:采用经济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效果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杂交后代生活力强,生长发育快,肥育时日增重提高,可以缩短肥育期,并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3)营养和饲料的影响:营养水平的高低对肥育影响极大,各种营养物质缺一不可,其中能量和蛋白质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的说,能量摄取越多,日增重就越快,饲料报酬就越好,屠宰率也越高,但胴体脂肪含量也越多。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增重速度加快。但蛋白质水平超过18%以后,对日增重影响不大。蛋白质对肥育的影响关键在于蛋白质的质量,要求必需氨基酸平衡,日粮中任何一种氨基酸的缺乏都会影响增重,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矿物质和维生素对肥育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饲料的品质对肉质有明显的影响,主要是对脂肪品质的影响。如米糠、玉米、豆饼等本身含脂肪量较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用以喂猪易产生较软的体脂。 (4)饲喂技术的影响:肥育猪的饲喂方法,常采用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两种。自由采食的猪增重较快,胴体较肥。限量饲喂的猪增重较慢,饲料利用率较高,胴体背膘较薄。 (5)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大小与肥育效果之间呈正相关。仔猪初生重越大,生活力越强,体质健壮,生长迅速,因而断奶重越大;仔猪断奶重越大,就越能获得更好的肥育效果。 (6)环境条件的影响:猪在肥育期中,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尤其是环境温度。过冷过热都会影响肥育效果,降低增重速度。

第4题:

简述影响细筛筛分效率的因素。


正确答案:一、结构参数的影响:
1.给矿方式,给矿在筛面上分布的均匀,筛分效率高。
2.敲打装置是防止筛孔堵塞的关键。
3.筛面规格大筛分效率高。
4.安装倾角小,筛分效率高。
二、工艺参数的影响:
1.给矿量大,筛分效率低。
2.给矿浓度大,筛分效率低。
3.给矿粒度大,筛分效率低。
4.给矿管安装脱磁器,有利于提高筛分效率。
5.筛面定期清洗,防止筛孔堵塞。

第5题:

简述影响畜禽环境的因素?


正确答案: (1)物理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噪声。
(2)化学因素: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畜禽舍内的有害气体,土壤。
(3)生物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
(4)人为因素:人对畜禽的饲养、管理、调教和利用等。

第6题:

影响猪肥育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1品质和类型;
2经济杂交;
3性别;
4仔猪初生重和早期发育;
5营养与饲料;
6饲喂方法;
7居住环境;
8抗生素,酶和激素;
9屠宰时期与屠宰体重

第7题:

在环境因素中,()对肥育猪的影响最大。

  • A、通风
  • B、光照
  • C、温度
  • D、湿度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下列哪项是畜牧工程技术的核心?()

A.饲喂肥育技术

B.畜禽环境控制技术

C.育种技术

C.饲料配制技术


本题答案:B

第9题:

简述架子牛肥育?


正确答案: 指未经肥育或不够屠宰体况,年龄在1.5---4岁的成年牛,进行屠宰前3—5个月短期肥育的架子牛肥育。

第10题:

简述影响电捕焦除焦油效率的几个因素?


正确答案: 1)、煤气流量过大;
2)、煤气温度过高;
3)、电源电压过低;
4)、煤气水分过大;
5)、煤气流量波动;
6)、电气故障;
7)、分气隔板堵塞或脱落;
8)、分气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