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旋毛虫生活史为基础,制订一旋毛虫病综合防治计划。

题目
问答题
以旋毛虫生活史为基础,制订一旋毛虫病综合防治计划。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生活史为非间接型的线虫是( )

A、班氏丝虫

B、旋毛虫

C、广州管圆线虫

D、美丽筒线虫

E、粪类园线虫


参考答案:D

第2题:

简述旋毛虫病的诊断方法。


参考答案:(1)生前诊断猪、犬等动物生前诊断旋毛虫病比较困难,由于虫体产生的幼虫绝大部分不随粪便排出,所以实验室不能用粪便检查诊断本病。可用活体组织(剪一块舌肌)作压片检查,国外有用ELISA和IFAT等诊断旋毛虫病,阳性符合率均在90%以上。
(2)死后剖检肌肉压片法和消化法。将动物的膈脚肌肉割取一小块作肉样,撕去肌膜和脂肪,用弯剪刀剪取24个小肉粒(像豆粒大小),用旋毛虫检查玻板作压片镜检或放在旋毛虫投影仪下检查。如果发现有旋毛虫包囊及虫体,即诊断为阳性。

第3题:

旋毛虫的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肠内,称为肠旋毛虫;旋毛虫的幼虫寄生于同一动物的横纹肌中,称为肌旋毛虫。()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4题:

何谓肠旋毛虫?肌旋毛虫?人感染旋毛虫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正确答案: 旋毛虫的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肠内,称为肠旋毛虫;旋毛虫的幼虫寄生于同一动物的横纹肌中,称为肌旋毛虫。
旋毛虫病是通过其在肌肉中的包囊幼虫而在宿主间传播。人和动物吞食了含有侵袭性旋毛虫(成熟的肌旋毛虫)的肉而感染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

第5题:

在旋毛虫病流行中起重要作用的传染源为

A.鱼
B.马
C.旋毛虫病病人
D.猪
E.鸡

答案:D
解析:

第6题:

比较蛲虫、钩虫、丝虫及旋毛虫的结构及生活史的异同。


参考答案:
①人蛲虫成虫体细小,乳白色,似白线头状,前端具翼膜。雌虫长9mm~12mm,雄虫2mm~5mm。寄生在人的盲肠、结肠、直肠等部,虫体前端钻入肠粘膜,吸取营养。蛲虫为直接感染,儿童感染率特别高,雌虫在午夜时爬出肛门产卵,致使肛门奇痒,影响睡眠。雌虫在宿主体内生活期一般为2个月左右。
②钩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大多生活1年左右,也有生活5—6年以上者。虫体小,雌虫长lOmm~13mm,雄虫8mm~llmm;口囊发达,腹侧有内外2对钩齿,背侧有一对三角形齿板;雄虫尾端具交合伞,其背肋小枝有3个分叉。钩虫以口囊吸附肠壁,摄取肠粘膜及血液为食,可使人便血、贫血、肠溃疡等,危害严重。雌虫每日排卵在2万个以上,卵在潮湿土壤中发育,经杆状蚴及丝状蚴两期幼虫,脱2次皮。丝状蚴直接钻人人体,经血液或淋巴,过心、肺,再由气管到咽,后人胃抵肠,脱皮,吸附于肠壁,经3~4周,再脱皮,发育为成虫。
③斑氏丝虫寄生在人的淋巴系统,雌虫长约75mm,雄虫40mm许,可引起组织增生,使下肢、阴囊等处畸形发展,形成“象皮病”。雌雄虫交配,胎生幼虫称微丝蚴。体弯曲,长200μm一300μm,体外有一鞘膜,内充满细胞核。微丝蚴在人体内可生活2周以上,白天在内脏血液中,夜间则移至体表血液内。按蚊及库蚊等为其中间宿主,在蚊体内约经10—17天即可发育成感染期微丝蚴,再传给健康人。
④旋毛虫成虫体小,向前端渐细。雌虫长3mm~4mm,雄虫不及2mm。人、猪、鼠为其宿主,寄生在十二指肠及空肠前部,成虫附着肠壁。雌雄交配后胎生幼虫,长仅100μm,经血液、淋巴,分布到身体各处,只有在横纹肌中才可继续发育生长。虫体卷曲,迅速增长,一般长lmm,可形成一囊胞,直径为250μm~500μm左右,内含1~2条幼虫。经6—7个月后,囊胞开始钙化,幼虫在内生活可达数十年。成熟囊包被宿主吞食而被感染。幼虫脱皮4次,发育为成虫。(应列表比较)

第7题:

一头生猪,屠宰时疑患旋毛虫病,请兽医检验,根据旋毛虫幼虫寄生特点,兽医通常从以下哪个部位取样


正确答案:D
旋毛虫幼虫主要寄生在动物的膈肌、舌肌、心肌、胸大肌和肋间肌等,以膈肌最为常见。因此,检验时取膈肌脚部的肌肉。

第8题:

在旋毛虫病流行中起重要作用的传染源为( )

A、猪

B、马

C、旋毛虫病病人

D、鸡

E、鱼


参考答案:A

第9题:

旋毛虫病的病源为旋毛虫,它分布于世界各地,仅有几种哺乳动物感染旋毛虫。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旋毛虫成虫叫()。

  • A、肠旋毛虫
  • B、肌旋毛虫
  • C、瓤虫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