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什么时间?()

题目
单选题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什么时间?()
A

古近纪

B

新近纪

C

第四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青藏高原中部隆升的时间和幅度,不少研究认为高原中部在3500 万年前已经达到了4500 米的高度。然而近日,某研究团队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藏北伦坡拉盆地采集到了一些大型棕榈化石。这些化石形成于2500 万年前,其中所埋藏的棕榈叶叶片宽阔,叶柄极长。研究团队由此推测:在2500 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 米,并未隆升,这也将青藏高原中部的抬升历史推后了至少约1000 万年。
要得到上述研究推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目前,人们还没有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3500 万年前的植物化石
B.这些化石,加上早期已发现的大量植物化石,显示出当时青藏高原的生物具有多样性
C.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极少数在亚热带地区,如果海拔超过2500 米,棕榈科植物根本不可能存活
D.在2500 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峡谷,峡谷里生长着棕榈,而峡谷两侧则是海拔约4000米的高山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在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米,并未隆升。
论据:某研究团队在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藏北伦坡拉盆地采集到了一些大型棕榈化石。这些化石形成于
2500万年前,其中所埋藏的棕榈叶叶片宽阔,叶柄极长。
本题的论点讨论的是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米,而论据讨论采集的大型棕榈化石情况,论点和论据话题不一致,且提问方式为“需要补充的前提”,优先考虑搭桥。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没有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3500万年前的植物化石,而论点说的是2500万年前的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二者讨论的话题不一致,无关项,不能加强,排除;
B项:说明当时青藏高原的生物具有多样性,与题干讨论的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无关,因此该项属于无关项,不能加强,排除;
C项:说明棕榈科植物只能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地区存活,那么在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必须不超过2500米,才能形成棕榈化石,因此该项是搭桥项,当选;
D项: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峡谷两岸的海拔高度与青藏高原中部的海拔高度无关,该项属于无关项,不能加强,排除。

第2题: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隆然”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第3题:

我国地质调查局认定,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地震,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B.亚洲板块向印度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激烈碰撞所致

D.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激烈碰撞所致


正确答案:A
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第4题: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都比较崎岖,而内蒙古高原较平坦,其成因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强烈,内力作用显著,地形崎岖;云贵高原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地形崎岖,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地形崎岖;内蒙古高原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明显,地形较平坦。

第5题:

《青藏高原》(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什么风格的歌曲?


正确答案: 是山歌风格的歌曲。

第6题:

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_____了侵蚀和风化的速度,使得高原周围的低浅地区_____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细的颗粒。每当大风骤起,在西部地区便_____飞沙走石、尘土弥漫的景象。
A提升 沉淀 产生
B加快 堆积 形成
C提高 聚集 呈现
D加剧 散落 造成


答案:B
解析:
解析
A选项:“沉淀”多指液体中含有的杂质下沉,在此处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
C选项:“聚集”一词多与资本搭配,通常不与卵石、沙子搭配,排除C项;
D选项:根据搭配习惯可知,“加剧”不能与“速度”搭配,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B。

第7题:

气动增升装置的原理是什么?分析富勒襟翼的增升原理。


正确答案: 气动增升装置的原理:用增加机翼弯度,面积和延迟气流偏离的方法来增加升力。
富勒襟翼的增升原理:富勒襟翼是一种后腿式开缝襟翼。使用时襟翼沿滑轨后退,同时下偏,这样既增加了机翼弯度,又增加了机翼面积,并且机翼下边的气流通过缝隙吹走机翼上边后缘的涡流,增升效果明显。

第8题:

黄土高原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升,?? ? ? ? ?了侵蚀和风化的速度,使得高原周围的低洼地区?? ? ? ? ??了大量卵石、沙子和更细的微粒,以至只要大风骤起,西部地区就?? ? ? ? ??飞沙走石、尘土弥漫的景象。
A提升 沉淀 产生
B加快 堆积 形成
C提高 聚集 呈现
D加剧 散落 造成


答案:B
解析:
解析
A选项:“沉淀”多指液体中含有的杂质下沉,在此处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
C选项:“聚集”一词多与资本搭配,通常不与卵石、沙子搭配,排除C项;
D选项:根据搭配习惯可知,“加剧”不能与“速度”搭配,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B。

第9题:

试述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正确答案: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致和加强了东亚季风,形成了水热同季的中国东部季风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地区变成海拔高度大、气候严寒的环境;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了西北干旱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原来的副热带干燥气候变为现在的鱼米之乡;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东部地区季节变差显著增大。总之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中国的地带性规律受到干扰与破坏,而非地带性明显增强,由原来的以热带湿润带、副热带干燥带和温带湿润带为标志的纬向地带性分明的环境格局,变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为标志的三区分异的环境格局(热力作用、动力作用)。

第10题:

青藏高原主要经济类型及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主要分为四种:
(1)、杂谷栽陪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主要种植玉米、青稞、麦类、薯类、豆类等农作物。畜禽以舍饲为主。
(2)、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以种植稻谷为主,农业发展水平相对其他的经济类型要高,讲究精耕细作、粮食产量较高。哈尼族的梯田闻名于世。
(3)、半牧半农混合农业经济类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适用于居住在海拔4500米以下的民族,栽培一些生长周期短、耐寒抗旱的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还放牧藏绵羊、藏山羊、牦牛等牲畜。
(4)、高原畜牧经济文化类型主要适用于居住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民族,主要靠养藏绵羊、藏山羊、牦牛等牲畜,过着游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