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震有哪些地震分布带?

题目
问答题
世界地震有哪些地震分布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环太平洋地震带:全世界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世界的80%,但其面积仅占世界地震总面积的一半。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并包括非洲北部,大致呈东西方向的地震带,总长约15000km,宽度各地不一,在大陆部分常有较大的宽度,并有分支现象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期余的较大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释放能量占全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15%;
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
(1)大西洋中脊(海岭)地震带
(2)印度洋海岭地震带
(3)东太平洋中隆地震带;
以上三带皆以浅源地震为主。
大陆断裂谷震带:分布于一些区域性断裂带或地堑构造带,主要有东非大断裂带,红海地堑,
亚丁湾及死海,贝加尔湖以及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等。此带主要为浅源地震。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地震灾害最重的国家。为有效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平时家庭可做哪些避震准备?


正确答案: 将床下物品清空、清理楼道保持通畅。

第2题:

()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 A、火山地震
  • B、构造地震
  • C、人工地震
  • D、诱发地震

正确答案:A

第3题: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天然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世界上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正确答案:主要有两个: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活动带,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地区,沿南北美洲西海岸,从阿拉斯加经阿留申至堪察加,转向西南沿千岛群岛至日本,然后分成两支,其中一支向南经马里亚纳群岛至伊里安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省、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伊里安岛,两支在此汇合,经所罗门、汤加至新西兰。全球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深源地震以及差不多所有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80%。该带是大多数灾难性地震和全球8级以上巨大地震的主要发震地带。二是欧亚地震带。贯穿欧亚两洲及非洲地区。其中一部分从堪察加开始,越过中亚。另一部分则从印度尼西亚开始,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在帕米尔会合,然后向西伸入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区,再出亚速海。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15%。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此地震带中,该带常发生破坏性地震及少数深源地震。

第5题:

地震有大小之分,对全世界也好,对一个地区也好,总是()。

  • A、大的地震少,小的地震多
  • B、小的地震少,大的地震多
  • C、大小地震的数目都一样
  • D、不一定

正确答案:A

第6题:

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类型。

  • A、构造地震
  • B、火山地震
  • C、人工地震

正确答案:A

第7题:

世界地震有哪些地震分布带?


正确答案: 环太平洋地震带:全世界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世界的80%,但其面积仅占世界地震总面积的一半。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并包括非洲北部,大致呈东西方向的地震带,总长约15000km,宽度各地不一,在大陆部分常有较大的宽度,并有分支现象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期余的较大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释放能量占全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15%;
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
(1)大西洋中脊(海岭)地震带
(2)印度洋海岭地震带
(3)东太平洋中隆地震带;
以上三带皆以浅源地震为主。
大陆断裂谷震带:分布于一些区域性断裂带或地堑构造带,主要有东非大断裂带,红海地堑,
亚丁湾及死海,贝加尔湖以及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等。此带主要为浅源地震。

第8题:

何谓水库诱发地震?世界上震级超过6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例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水库蓄水后,使库区及其邻近地带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的现象称为水库诱发地震;
2.世界上震级超过6级的水库诱发地震是我国的新丰江水库、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边界上的卡里巴、希腊的科瑞马斯卡、印度的柯依纳。

第9题:

本世纪以来首都圈内发生过哪些7级以上的地震有()

  • A、渤海7.4级地震
  • B、唐山7.8级地震
  • C、滦县7.1级地震
  • D、承德7级地震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哪些重要措施?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地震灾害主要是工程结构物的破坏,这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工程结构抗震能力等工程性措施是减灾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制订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广泛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属于重要的非工程性减灾措施。
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加强地震监测,开展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争取在震前做出预警;二是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高各类建设工程抗震能力;三是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做好救灾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准备工作,提高灾后抢险救灾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