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来源和残留产生的危害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来源和残留产生的危害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来源
治疗动物感染性疾病,广泛使用抗生素药物,甚至还有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在大量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又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而任意宰杀和销售,从而造成了抗生素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
预防动物感染性疾病,促进动物生长而大量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促生长剂。
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人为地在动物性食品中添加抗生素。
接触到外界环境中的抗生素。
2.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过敏与变态反应:是一种与药物有关的抗原抗体反应,与遗传性有关,与药物剂量的大小无关。两者无本质不同,难以区别。虽然许多抗生素被用作治疗药物或饲料药物添加剂,但只有少数抗生素能刺激敏感个体机体内抗体的形成,其中由于青霉素具有强抗原性,而且在人和动物中广泛应用,因而青霉素具有最大的潜在危害性。
毒性作用:某些抗生素具有毒害作用。动物组织中抗生素残留(原药及其代谢产物)水平通常低于2mg/kg,若每日消耗1kg动物性食品,仅摄入2mg药物,远低于人的治疗剂量,发生急性中毒的可能性很小,但长期摄入可产生慢性毒性或蓄积毒性。婴幼儿对药物代谢的功能不完全,因此比较敏感。动物的注射部位和一些代谢器官(如肝)常含有高浓度的药物,被人摄入后出现中毒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细菌产生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的耐药菌株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发展,是抗生素广泛使用,特别是滥用的结果。细菌的耐药程度取决于抗生素的亚治疗浓度和细菌降低药物累计量的能力。
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破坏微生态平衡。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动物性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的种类以及它们引起中毒机制的异同。


参考答案:一、农药残留的来源①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食品(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农药通过污染食品进入人体,将对人体产生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包括致突变性、致癌性和对生殖及后代的不良影响等后果。②中国是世界上高农药生产和消费的国家,近年来,中国常用的杀虫剂、除草剂主要为甲胺磷、甲基1605、氧化乐果、久效磷等,这些也是目前在农作物中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80年代末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法律及执法机构的监督管理,造成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过高,并成为目前我国人民膳食中的主要食品安全性问题。二、动物食品中主要农药残留的几种形式①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性质稳定,不易降解,易于在生物体内蓄积,多贮存在动植物体脂肪组织或含脂肪多的部位。通常,有机氯农药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的含量远高于植物性食品。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引起肝脏和神经细胞的变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增多等病变。我国于1983年停止生产和使用。②有机磷农药:主要的有机磷农药有乐果、敌百虫、马拉硫磷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用作物。有机磷农药治虫杀菌而污染食品主要表现在植物性食物中残留,危害是长期摄入有机磷农药可表现出系列病理变化,如肝功能下降、血糖升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减退等,并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③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是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可以用作杀虫剂和除草剂。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一种抑制胆碱酯酶的神经毒物,但氨基甲酸酯类和胆碱酯酶作用不形成氨基甲酰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可逆性抑制剂,水解后可复原成酯酶和氨基甲酸酯,因此中毒症状消失快,并且没有迟发性神经毒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时间为4天,在动物的肌肉和脂肪组织中的残留时间为7天。危害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进入人体后,在胃中酸性条件下可与食物中的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产生致癌作用,危害人类健康。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品种主要有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杀灭菊酯(速灭沙丁)、苄菊酯(敌杀死)等。此类农药危害中枢神经毒剂,不抑制胆碱酯酶。它具有能够改变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功能,而使神经传导受阻,出现流涎、痉挛等症状。⑤杀菌剂:在蔬菜中使用量少,使用次数少,半减期短,故一般不残留。常在水果贮存中作防腐剂使用。三、农药进入粮食、蔬菜、水果、鱼、虾、肉、蛋、奶中,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的健康。一般有机氯农药在人体内代谢速度很引起中毒机制的异同慢,累积时间长。有机氯在人体内残留主要集中在脂肪中。如DDT在人的血液、大脑、肝和脂肪组织中含量比例为1:4:30:300;狄氏剂为1:5:30:150。由于农药残留对人和生物危害很大,各国对农药的施用都进行严格的管理,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容许量作了规定。如日本对农药实行登记制度,一旦确认某种农药对人畜有害,政府便限制或禁止销售和使用。

第2题:

水俣病事件中鱼体内的甲基汞主要来源于( )A.工业三废污染

B.饲草种植中农药残留

C.畜禽养殖中兽药残留

D.食品流通中掺杂掺假

E.食品加工中添加剂使用

皮蛋中的铅主要来源于( )A.工业三废污染

B.饲草种植中农药残留

C.畜禽养殖中兽药残留

D.食品流通中掺杂掺假

E.食品加工中添加剂使用

畜禽肉中的抗生素残留主要来源于( )A.工业三废污染

B.饲草种植中农药残留

C.畜禽养殖中兽药残留

D.食品流通中掺杂掺假

E.食品加工中添加剂使用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A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水俣病事件是由于日本熊本县水域湾沿岸地区石油化工厂排出含汞废水污染海湾,导致鱼类甲基汞含量增高。因此,正确答案为A。

问题 2 答案解析:E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传统皮蛋加工中添加的黄丹粉含铅,因此,正确答案为E。

问题 3 答案解析:C
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来源与途径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常使用抗生素治疗和预防动物感染性疾病,在大量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同时,又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造成抗生素在动物产品中残留。故选C。

第3题:

简述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及常见的农药残留。


正确答案:

第4题:

动物性食物中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

  • A、慢慢蓄积而致病 
  • B、产生耐药性 
  • C、急性中毒 
  • D、肠道菌群失调

正确答案:A,B,D

第5题:

食物中的化学危害可能来自:()

  • A、农药残留
  • B、抗生素残留
  • C、滥用食品添加剂
  • D、环境污染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关于有机氯农药对食品的污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一般动物性食品残留高于植物性食品

B.脂肪含量多的食品残留高于脂肪含量少的食品

C.猪肉中的残留高于牛肉

D.淡水产品的残留高于海水产品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残留物质中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残留物质”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动物源性食品:全部可供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
残留物质:是指具有药物使用的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和其他传递至动物制品并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的残留物质。

第8题:

动物性食品中抗微生物药物残留来源不包括( )。

A.治疗疾病

B.预防疾病

C.促进动物生长

D.防止食品腐败

E.动物保健


正确答案:C
抗微生物药物残留来源:①治疗动物的疾病;②预防动物疾病;③促进动物生长;④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添加抗生素)。

第9题:

抗生素在畜类食品中残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正确答案: ①经常食用含抗生素残留的畜肉可使人产生耐药性,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②对抗生素过敏的人群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第10题:

简述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及常见的农药残留,如何采取措施控制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


正确答案: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  包括表面沾附污染和内吸性污染。
(2)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
(3)通过食物链污染食品。
(4)其他来源的污染,如:粮库内熏蒸剂的使用、禽畜饲养场所施用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粮食贮存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及事故性污染。
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有机砷、有机汞等多种类型。
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措施:
(1)加强对农药生产和经营的管理;
(2)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3)制定和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4)制定适合我国的农药政策,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品种,及时淘汰或停用高毒、高残留、长期污染环境的品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