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和认知心理学知识,谈谈具身认知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题目
问答题
结合实际和认知心理学知识,谈谈具身认知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失调理论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对不足障碍的研究启发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不能采取粗暴的、严厉威胁、甚至打骂的方法。否则其结果适得其反,不利于转变儿童的消极态度;相反,循循善诱,耐心说服的方法更为有效。
认知失调的诱导服从研究告诉我们,当完成与原有态度相反的某一特定行为的诱因是较小或较弱时,个体往往会体会到认知失调,表现出一种与行为相一致的态度。用认知失调理论的语言来说,一种小的诱因是解释行为的不充分理由。然而当诱因过大,或得到过分的奖励,这种诱因便成为行为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从而产生较小的认知失调,不利于原有态度的转变。
在过分的充分理由存在的情景中,它可能会破坏一种重要行为的内在价值。

第2题:

试结合实际,说明认知失调理论的不同应用。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心理学家帮助个体克服范围广泛的个人问题的一种方法。认知失调理论中对努力理由所作的研究认为,从事一项活动所付出的努力越多,个体会觉得这些活动越有价值。因为对心理治疗的承诺和对治疗效果的相信是心理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转变原有不信任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由此而预测,设计一些治疗程序,使被试相信某种治疗是需要努力的,就会增强治疗的效果。
(2)儿童教育
我们在不足阻碍研究的部分里已讲到,当我们用温和的劝告时,儿童的已有态度同行为产生失调,已有的态度会得到改变,从而使我们所教育儿童应当树立的正确态度得到内化。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于我们理解儿童内化态度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启发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不能采取粗暴的、严厉威胁,甚至打骂的方法,否则其结果适得其反,不利于转变儿童的消极态度,而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方法更为有效。再者,认知失调的诱导服从研究告诉我们,当完成与原有态度相反的某一特定行为的诱因是较小或较弱时,个体往往会体会到认知失调,表现出一种与行为相一致的态度。用认知失调理论的语言来说,一种小的诱因是解释行为的不充分的理由。然而当诱因过大,或得到过分的奖励,这种诱因便成为行为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从而产生较小的认知失调,不利于原有态度的转变。
(3)消费行为
在消费行为方面,作为消费者面临着大量的广告和招徕顾客去购买的无数手段,特别是那些“购买优惠券”(购买便宜货、出厂价商品的优惠券)。从广告目的来看,就是使得顾客能走进商店,或者能尝试商品。但是,如果顾客本来就喜欢该商品,就不需要帮助顾客走进商店的优惠券。那么,这种附加的诱因对顾客关于该商店或该商品的态度有什么影响呢?认知失调理论指出,与行为有关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会具有与希望相反的效果。
(4)决策
上述的决策后失调效应不仅在消费行为中可以见到,在许多决策情景中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当一个人在数个备择方案中选中一个方案,作出了决定。当实行了这个方案之后,发现它是一个拙劣的方案,但他往往会坚持已作出的决定。更糟糕的是,一旦选择了某个方案之后,明知道它有缺陷,还常常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导致失败的行动过程中去。这种现象称为“承诺升级”。一系列的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观察均发现这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和常见的现象,其范围从模拟的投资决策到含有运气和技能的博弈游戏。“承诺升级”现象的原因是决策后的认知失调。让我们考虑一下,当决策者知道已作出的决定是一个拙劣的决定后所面临的情景。他是否推翻原有的决定呢?这样做当然是和说明决定是错误的证据相一致的。但是,另一方面,推翻原有决定,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同关于自己能力的基本态度不一致。就大多数人来说,对于自己的能力是相当自信的。这又导致了相当大的失调。加之,如果他改变了主意,采取了行动来避免损失,那么,他面临了新的失调,因为不再有任何理白来为已经有的损失作辩护。这样将会威胁到作为有能力和理性决策者的自我形象。

第3题:

认知疗法是美国认知心理学派a.t.贝克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心理治疗理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结合实际经历,谈谈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对改进记忆的启示的看法。


正确答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于记忆机制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改进记忆的方式和策略,包括:减少认知负荷。图文并茂的资料容易引起人们的喜欢;改进学习信息的组织结构;分解任务,分别训练。分解任务包括分段法和分项法。前者按照阶段顺序将一个任务分解成几段,并对每段进行充分训练,最后再整合一个整体训练;分项法则是按照最终需要协同操作的多个成分分别进行练习。提供结果的信息。根据斯金纳的理论,及时提供给学习者其行为的反馈,能帮助他认识到操作的质量,学习者根据反馈的结果,避免再次重复错误的操作,而反复重复正确的操作。精细性复述。将学习材料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联系起来,将信息嵌入到原有的语义网中,并为回忆提供更多的提取线索。指导性训练。对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应及时纠正,以免转化为长时记忆。实例学习。通过一定的示范或例子提高学习的效果。对应一致性。目标信息和学习者之间的反应应当存在一致的对应关系,每次学习者所接收到的信号应该是一致的。

第5题:

试述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 认知心理学理论对体育学习的影响同样体现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认知,熟悉运动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达到自动化阶段时才表明学习结束。
第一,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认知心理学理论非常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学习中的地位,认为越是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对于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的作用越大,并强调无论多么复杂的概念和原理均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实物、表演、图像和符号等)呈现给学生。因此,在体育学习中,学习每一项运动技能都应首先让学生接触最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另外,体育教师还应注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同一运动知识与技能,如教师示范、学生体验、多媒体展示等等。也就是说,对同一个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基础水平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增加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使学生一步步迈向较高的认知层次。
第二,注意建立学习内容的层级结构。
加涅(Gagne Robert. M.)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可划分成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多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和问题解决八种学习类型。这八种类型是依顺序按“简单—复杂”这一维度组成的层级系统。在这个层级系统中高一级层次的学习必须以较低层次的学习为基础。根据加涅的这一观点,体育学习中运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应设计成层级式的,既要分析学生当前要掌握的内容属哪个层级,同时还要分析其“基础层”和“高一级层次”的学习内容,从而构成学习内容的“层级”结构。
第三,重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认为,如果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性,而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又具备与之相联系的观念,这时的教材对学习者来说就是一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材料。在体育学习中,为使学生将已有的运动知识、动作技能、实践经验与需要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就要对所需要学习的运动知识和技能进行处理,设计一个引导性内容。这个引导性内容最好以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图形、图表或多媒体等方式呈现出来,其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同化新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认知框架。

第6题:

结合实际谈谈认知失调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
1、心理治疗;
2、儿童教育;
3、消费行为;
4、决策。
心理治疗是心理学家帮助个体克服个人心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认知失调理论中对努力理由所做的研究认为,从事一项活动所付出的努力越多,个体知觉这些活动越有价值。因为对心理治疗的承诺、投入和对治疗效果的相信程度,是心理治疗取得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转变原有不信任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由此心理学家预测,设计一些治疗程序,使被试相信某种治疗是需要努力的,就会增强治疗的效果。
为使认知失调的努力理由效应发生,不一定要实际上做出努力,仅仅预期要做出努力也可以达到一定的心理治疗效果。
努力理由效应不仅限于使我们对特定目标或结果有更高的评价,在一些场合下,它还有助于增进心理健康。

第7题:

结合实际,论述认知失调理论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范围很广。认知失调理论在心理治疗、儿童教育、消费行为和决策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心理治疗。
认知失调理论中对努力理由所作的研究认为,从事一项活动所付出的努力越多,个体会觉得这些活动越有价值。因为对心理治疗的承诺和对治疗效果的相信是心理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转变原有不信任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因此,设计一些治疗程序,使被试相信某种治疗是需要努力的,就会增强治疗的效果。
(2)儿童教育。
我们在不足障碍研究的部分中讲到,当我们用温和的劝告时,儿童的已有态度同行为产生失调,已有的态度会得到改变,从而使我们所教育儿童应当树立的正确态度得到内化。这启发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不能采取粗暴、严厉、威胁,甚至打骂的方法,否则其结果适得其反,不利于转变儿童的消极态度,而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更为有效。
同时,在诱导服从研究中,我们知道当完成于原有态度相反的某一特定行为的诱因较小或较弱时,个体往往会体会到认知失调,表现出一种与行为相一致的态度。因此,在过分的充分理由存在的情景下,它可能会破坏一种重要行为的内在价值。这在儿童教育中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3)消费行为。
认知失调理论指出,与行为有关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会具有与希望相反的效果。因此,以提供优惠券或以优惠价为特征的广告和推销活动实际上减弱了顾客对于提供优惠券的那些商品的依赖。
从决策后失调来看,由于在两个相近的商品中进行选择,会产生购买后失调,即选中商品的缺点和未选中商品的优点,同选中商品的优点和未选中商品的缺点之间产生失调。减少失调的一种方法就是主动追求信息,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精明的厂商和商品推销员会抓信这个时机,一旦顾客买了这个商品后,随即以各种方法将有关这个商品的资料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使顾客更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并发展成为所选择商品的一种更强烈的积极态度。
(4)决策。
决策失调在其他很多条件下也存在。一个人在数个被择方案中选中一个方案,作出了决定。当实行了这个方案后,发现它是一个拙劣的方案,但他往往会坚持自己作出的决定,而且还常常把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导致失败的行动过程中去,这种现象称为“承诺升级”。“决策升级”现象的原因其实就是决策后的认知失调。对于这种现象的避免,认为可以让管理人员把开发一个项目或设计一个项目交给一个小组,而把执行这个项目交给另一个小组,这样就比较能避免“承诺升级”。

第8题:

结合实际(举例)谈谈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答案:
解析:
(1)内隐社会认知的定义和特征。“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格林沃德提出的,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法或内省法),但是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的认知现象。它是一种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不需要努力无意识的操作过程。它具有如下四点鲜明特征:①社会性。它是对人及人际关系等社会对象的认知,这一过程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②积淀性。作为一种社会认知结构,它是已有的社会历史事件和生活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③无意识性。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自动的、无意识的操作过程。④启动性。个体的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结果,会对新的对象的认知加工产生影响。(2)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由于内隐社会认知的活动脱离了意识的控制,直接测量法已无法证明内隐认知过程的存在。为此,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所采用的是间接测量的技术和方法。①投射测验法。如让被试根据一幅抽象的图片、照片或抽象的刺激讲故事或进行联想式描述,可以获得被试本人不自觉的很多内隐心理内容。斯普兰格发现,用投射测验法测量的成就动机比用问卷法有更高的预测效度。②补笔法。即在被试学习一系列单词后,主试给被试提供单词的缺笔词,要求被试把心中想到的单词填写出来。吉尔伯特用补笔法揭示了内隐刻板种族印象的存在。③阂下条件法。主试给被试迅速呈现一组富有感情色彩(愉快/不愉快)的刺激物,然后呈现中性刺激物,测查其是否对原来的中性刺激做出了情感性判断。④反应时法。由被试完成判断任务的反应时差异,来考察其内隐社会认知的效应。⑤格林沃德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内隐联想测验(简称IAT),并以其创新性和有效性迅速奠定了作为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新范式的地位。IAT测验是一组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以反应时差异为指标来测量概念间内在的联系强度,从而间接反映个体的内隐心理倾向。IAT测验的方法学基础是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是指先前呈现的刺激,对随后呈现的刺激或与其相关的某种刺激进行加工时所产生的易化现象。在IAT测验中,要求被试对目标概念与属性概念作出同一反应。那么,当这两个概念之间联系紧密或者相容时,被试对于这两个概念作出同一反应的反应时就较短,而如果两个概念联系不紧密或者不相容,反应所需要的反应时就较长。完成两类任务的反应时差异称为IAT效应。IAT效应是目前衡量概念之间联系程度的关键指标。

第9题:

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 A、知识,技能和技巧
  • 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 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 A、知识、技能和技巧
  • 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 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 D、认知、应用和评价技能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