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圈层结构理论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有和应用价值?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圈层结构理论在城市和区域规划中有和应用价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研究手段。


正确答案: (1)内部圈层(类似鸡蛋结构,主要为岩石固体),主要圈层有:上地壳、下地壳、上地幔(含软流圈)、下地慢、外核(熔融态)、内核(固体)、洋壳平均~7km、陆壳平均~33km。
(2)研究手段——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边界层反射和折射、传播速度发生变化。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推测地球内部物质的成分和物理性质,因此,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对于划分地球圈层具有重要作用。
地震波间断面:
1)康拉德间断面,K-面:上、下地壳界面,不连续,大陆地壳才有。
2)莫霍面(Moho),M-面:大洋5-12km深度,大陆30-75km深度,为地壳、地幔界面,纵波由7.0km/s突然升高到8.0km/s,横波从3.8km/s升高到4.6km/s。
3)软流圈:70~220km深度附近地震波的低速层。
4)拜尔勒面,B-面(软流圈底界)。
5)古登堡面,G-面(核、幔分界):2900km的深度上,波速发生间断性的变化,横波不能通过。

第2题:

简述增权理论的基本假设,价值取向,在社工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 增强权能取向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1)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索罗门总结无力感来源有三:
一是受压迫团体的自我负向评价;
二是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
三是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
(2)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障碍,使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这些障碍可以改变。
(3)每个人都不能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可以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强。
(4)受助者是有能力、有价值的。权能不是给予的,是通过共 同的活动获得的。
(5)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关系式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增强权能社会工作的取向
伦理价值上强调:
(1)推动社会正义
(2)重受助者自觉与自我实现,并让受助者充分参与服务计划的制定。
在框架方面认为:权能不是稀缺资源,经过有效互动可以不断被衍生出来。权能的三个层次:一是个人层次,二是人际关系,三是环境层次
注重独特的助人过程:
(1)建立协同的伙伴关系
(2)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
(3)维持人与环境两个工作焦点
(4)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
(5)一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的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的人为服务对象。
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索罗门帮助服务对象提高权能:
(1)协助受助者确认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媒介,
(2)协助受助者了解社会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巧可分享和应用,
(3)协助受助者认识社会工作人员只是帮助其解决问题的伙伴,受助者自己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4)协助受助者明确无力感可改变。
李(Lee)根据增强权能的要求,提出了社会工作的十个实践原则:
(1)所有压迫对于人们的生活都是破坏的,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应该挑战环境的压迫。
(2)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压迫的环境采用整体视角。
(3)人们自己要增强自己的权能,社会工作者是协助者。
(4)推动具有共同基础的人们需要相互增加全能。
(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互惠关系。
(6)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7)社会工作者应该坚信人是胜利者而非受害者。
(8)社会工作者应该聚焦于社会持续不断的变迁。
(9)在社会工作服务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是一种双向合作关系。
(10)干预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建立合作关系,满足服务对象眼前的需要,包括连接服务对象所需的资源、开始提供意识觉醒、寻找和申请资源; 二是教授技巧和知识,并评估服务对象的权能动态机制,包括各类小组或团体的活动; 三是集体行动,旨在形成集体,参与倡导或进行社会行动。

第3题:

1902年,英国的霍华德提出了( )

A.带形城市理论

B. 田园城市理论

C. 区域规划理论

D. 邻里单位理论


正确答案:B

第4题:

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依·马泰提出了()理论。

  • A、“田园城市”理论
  • B、“带形城市”理论
  • C、“巨型城市”理论
  • D、区域规划理论

正确答案:B

第5题:

简述测井技术在钻井和完井工程中有哪些应用?


正确答案: A.测井技术在井眼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B.测井技术在压裂预测中的应用
C.测井技术出砂分析中的应用
D.测井技术在套管磨损检查中的应用
E.测井技术在井漏检查中的应用
F.测井技术在固井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第6题:

影响《雅典宪章》内容的思想理论是()

  • A、理性与功能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 B、田园城市”理论
  • C、有机城市思想与有机疏散理论
  • D、区域规划思想

正确答案:A

第7题: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认为,在城市周围,将形成在某一圈层以某一种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由里到外:()、()、()、()、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正确答案: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农业

第8题:

绘制地球的内部圈层示意图,注明圈层名称和界限,并简述其在地理教学中的教学意义。(12分)


答案:
解析:
(1)

(2)绘制地球的内部圈层示意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地球圈层结构涉及知识点相对较多,以文字形式呈现往往会显得纷杂凌乱,不容易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具象的概念。而通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画出来的示意图呈现相关知识点,则相对来说内容简单,分层原理、分层界线、各层级名称都可以得到呈现,重点突出,区别明显,学生一目了然。~
②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部分的知识点主要为记忆的内容,理解内容较少,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为枯燥,而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运用黑板简图,可以边讲边画,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画法,自己进行练习。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结合简图,重点突出,且较为形象,有利于学生记忆。~
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示意图可以将地球圈层划分的相关知识点都鲜明地反映、添加在其中,使学生易于理解,并可以激发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目的。~
④板图可增加课堂的美感,树立教师的威信~
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的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不同地理事物颜色的协调和一些简单漂亮的板画点缀。同时配合优美的讲述使小小的讲台变成一个教师表现自己才华的舞台。一堂课下来教师的出色“表演”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教师的威信也得以在学生中树立起来。

第9题:

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正确答案:地壳;地幔;地核

第10题:

简述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正确答案: (1)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对特定地域的各项建设进行综合部署,只是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不同。
(2)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市“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城市总是和它对应的一定区域范围相联系。不同的是,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必然有其相应地域中心。从普遍意义上说,区域的经济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会促进地区的发展。
(3)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
区域规划把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点,制定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分析和预测区域内城镇人口增长趋势,规划城镇人口分布,并根据区内各城镇的不同条件,大致确定各城镇的性质、规模、用地发展方向和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城市规划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区域规划的规定和预测等工作。如对新建项目的选址和扩建项目的用地安排,就有待城市规划进一步落实;城市规划中的交通、动力、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骨干工程的布局应与区域规划的布局骨架相互衔接协调;有时在城市规划具体落实过程中也可能需要对区域规划做某些必要的调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