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条件易于导致滑坡的发生?实践中如何防止崩塌的发生?

题目
问答题
哪些条件易于导致滑坡的发生?实践中如何防止崩塌的发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变形破坏发生时间由长到短的是()。

A.蠕动变形、松弛胀裂、滑坡、崩塌
B.蠕动变形、滑坡、松弛胀裂、崩塌
C.滑坡、蠕动变形、松弛胀裂、崩塌
D.松弛胀裂、蠕动变形、滑坡、崩塌

答案:A
解析:
2020版教材P31页
松弛张裂是指边坡形成工程中,由于在河谷部位的岩体被冲刷侵蚀掉或人工开挖,是边坡岩(土)体失去约束,应力重新调整分布,从而使岸坡岩体发生向临空面方向的回弹变形级产生近平行于边坡的张拉裂隙现象;蠕动变形是指边坡岩(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向临空面方向发生长期缓慢的塑性变形的现象;崩塌是指高陡的边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岩发生倾倒崩落;滑坡是指边坡岩(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

第2题:

发生滑坡、崩塌时应尽快向()跑离危险区。

  • A、两侧
  • B、沿滑坡、崩塌主方向上方
  • C、沿滑坡、崩塌主方向下方
  • D、任意方向

正确答案:A

第3题:

崩塌发生的条件和发育因素?


参考答案:1)山坡的坡度及其表面的构造:斜坡外形高而陡峭,坡度一般55°~75°,山坡表面凹凸不平,则沿突出部分可能发生崩塌。
2)岩石性质和节理程度:若陡峻山坡是由软硬岩层互层组成,软岩风化后,硬岩层失去支持而引起崩塌;节理顺山坡发育,最有利于发生崩塌。
3)地质构造:岩层倾斜方向和山坡倾向相同,易发生崩塌。岩体越破碎,坡体越不稳定。

第4题:

哪些条件易于导致滑坡的发生?实践中如何防止崩塌的发生?


正确答案: 1)地下水:降低斜坡上物质颗粒之间的吸附力;溶解土体中的胶结物;增加土体的重量;产生浮托作用,降低土体与滑动面间的摩擦系数。
2)地表水:对斜坡坡脚的侵蚀;增加土体的重量和减小其摩擦力。
3)地质因素:节理、断层影响着斜坡上岩体或土体的破碎情况;软弱面的产状与斜坡坡面产状的关系不同,坡面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构成坡面的基岩岩性不同,发生滑坡的可能性也不同,千枚岩、页岩、泥岩组成的山坡易发生滑坡。
4)地震:起到触发或激发作用
5)人为因素:改变斜坡的自然坡度;增加斜坡上的物重;导入地表水入地下,降低了斜坡的力学强度。
滑坡的防治
打防滑桩;砌拦墙;平坡;疏导地下水,降低斜坡土体岩体中的含水量。

第5题:

地震滑坡或者崩塌仅仅发生在震中附近。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选择建筑场地时,下列哪些地段是对建筑抗震不利的?( )

A.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
B.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
C.地震时可能发生地裂的地段
D.断层破碎带地段

答案:D
解析:
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1.1条。A、B、C属于对建筑抗震危险地段,D属于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第7题:

滑坡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如何防治滑坡?


正确答案: 1、滑坡要素
1)滑坡体
2)滑动面和滑动带
3)滑坡床
滑坡治理措施:
1)消除和减轻水对滑坡的作用,即排除滑坡地表水,地下水和防止水对坡角掏蚀;
2)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即改变滑坡外形,降低滑坡重心和修建阻挡建筑物而增加滑坡抗滑力

第8题:

以下不属于地震发生后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A、滑坡

B、崩塌

C、台风

D、泥石流


参考答案:C

第9题:

汛期堤坝发生的突然()称为跌窝。

  • A、局部坍陷
  • B、某段滑坡
  • C、局部较大裂缝
  • D、临时崩塌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发生崩塌落石的故障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若落石体积不大,一人能搬运时,应及时搬出线路,清出限界以外,一人搬不动,应设好停车信号防护后再处理,利用工具设法将崩塌落石的物体清出线路以外,撤除停车防护信号。若塌落石体积较大,应设好停车信号防护,然后对故障处所进行处理,如能用棍棒或撬棍撬出时,必须注意倾听和瞭望是否有列车开来,做好拦停列车的准备。如崩塌落石体积或塌方面积很大,一时难以处理时,迅速设好停车信号防护,返回故障地点,待列车开来,用展开的红旗或红色灯光,急速奔迎列车,迫使列车在故障地点前停车。消除故障确有困难时,立即通知车站值班员,转告工区或车间派人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