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洲地形图上看,下列地形海拔最高的一组是()

题目
单选题
从亚洲地形图上看,下列地形海拔最高的一组是()
A

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

B

伊朗高原.蒙古高

C

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高原

D

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世界各大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面积最大.并且有世界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B.南极洲海拔最高,达两千多米,被称为“高原大陆”
C.北非地形单一.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D.欧洲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洋与陆地交错在一起

答案:C
解析: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最高,但最大的是巴西高原;高原大陆是非洲不是南极洲;欧洲的地形主要是平原。故本题答案选C。

第2题:

地形图图上面积化为实地面积时,应用图上面积乘以地形图比例尺的分母。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下列何项对比例尺精度的解释是正确的(  )。

A.传统地形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长度
B.数字地形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长度
C.数字地形图上0.2mm所代表的实地长度
D.传统地形图上0.2mm所代表的实地长度

答案:A
解析:
AD两项,比例尺精度是传统地形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BC两项,数字地形图是指纸质的地图的数字存在和数字表现形式,是在一定的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的坐标和属性的地面要素和现象的离散数据,数字地形图的应用不受比例尺精度的限制。

第4题:

何为等高线()

  • A、地图上表示陆地上海拔相同的点所连接成的连续的闭合曲线
  • B、地形图上表示陆地上海拔相同的点所连接成的连续的闭合曲线
  • C、地形图上表示陆地上海拔相同的点所连接成的曲线
  • D、地形图上表示海拔相同的点所连接成的连续的闭合曲线

正确答案:B

第5题:

地形图数字化是指()

  • A、把地形图变数字
  • B、在地形图上采集地形数据
  • C、数字地图
  • D、数字地形图

正确答案:B

第6题:

关于世界各大洲,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面积最大,并且有世界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B.南极洲海拔最高,达两千多米,被称为“高原大陆”
C.非洲地形单一,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D.欧洲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洋与陆地交错在一起

答案:C
解析: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最高,但最大的是巴西高原;高原大陆是非洲不是南极洲;欧洲的地形主要是平原。故本题答案选C。

第7题:

下列不是地形图上的地貌是()

  • A、高山
  • B、深谷
  • C、丘陵
  • D、房屋

正确答案:D

第8题:

阅读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的?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作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例如,图1.34中,甲地的海拔为1 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图1.35)。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通过等高线的特征,还可以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摘自某版本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5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地形图判读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2)教学过程要点:
教师展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边观察.教师边讲解: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
教师展示“地面高度的计算”示意图,请学生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 它们的单位是什么 有什么区别 (强调: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学生通过观察示意图和阅读教材得出结论: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 000米,这叫相对高度。
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提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43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8844.43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请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和等高线模型,并自己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强调: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
教师出示自制的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回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只要读出地面各地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教师指出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 哪个缓
学生根据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分布疏密的关系。
教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判断从A、B两个地点(在左右山坡上标上A、B两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容易 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学生:从A点容易,因为A点到山顶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缓。
教师多媒体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示意图,让学生思考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断这些地形呢
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陡崖:等高线重叠;
鞍部:几条等高线重合的部位。
教师根据等高线原理讲解海洋中的等深线,最后进行总结。

第9题:

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地形起伏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
  • B、三种季风气候俱全
  • C、跨经度和纬度最多的洲
  • D、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3个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简单地形是指距离排放源5km范围内仅有少数地点海拔高于排放源的地形。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