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题目
问答题
谈谈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正确答案: (1)开创人民的新体育(1949年10月一1952年11月)
(2)探索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道路(1952年11月一1957年5月)
(3)我国社会体育波浪型发展(1957年5月一1966年5月)
(4)“文革”时期的社会体育(1966年5月一1976年10月)
(5)拨乱反正、迅速恢复(1976年10月一1984年10月)
(6)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1984年10月一1995年3月)
(7)社会体育发展的新阶段(1995年3月至今)

第2题:

谈谈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正确答案: 1949-1956年改旧建新、1956-1966年曲折发展、1966-1976年停滞倒退、1977-1992年改革发展、1993年以来的深化改革五个阶段。

第3题:

(4)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的历程。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从这一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参考答案:

弱国无外交等。


第4题:

谈谈你对体育管理概念和管理目的的基本认识。


正确答案: ①管理主体,管理者,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的整体,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要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较各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管理机构,是现代管理中主体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现代管理活动中行使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的组织保证。
②管理客体,人,主要指被管理者,财,指体育资金,物,指体育场,器材,时间,对管理主要体现为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控制,信息,反映体育运动的各情报,指令,消息和资料等③管理中介,包括组织机构,法规和管理工具。

第5题:

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来谈谈杜甫的地位。


正确答案: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来看,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1.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最早从周代民歌就开始的,如《诗经》中的《七月》、《伐檀》等都是优秀的代表。到两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更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缘事而发”的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汉末建安时期,文人们开始写一些现实主义的诗,建安后转入低潮,至初唐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现实主义诗歌才又略见起色。李白虽也写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诗歌,但他的成就主要在浪漫主义方面。杜甫总结并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并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2.杜甫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历程中展现的重要历史地位: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首先,这突出的表现在那些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上。他没有遵循建安以来沿袭乐府古题的老一套办法,而是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自创新题,即所谓“即事名篇”,或者“因事命题”。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正是由杜甫直接开导的。这一影响,一直贯穿到清末黄遵宪等诗人的创作体中。其次,高度的爱国精神,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一大特色,这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在历史上起着积极地教育作用。爱国诗人陆游和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深受杜甫的影响,得到莫大的鼓舞。第三,杜甫的诗体现实现的复杂性。为了全面的反映现实,杜甫掌握了利用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比如他用诗写游记、自传等,他也用诗来表现散文,这方面影响也很大。第四,为了生动而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杜甫也为后人开示不少法门。他的诗更接近生活,接近人民群众。在新闻学发展过程中,杜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之,随着现实主义诗歌对杜甫的影响,他也在与时俱进中发扬和改善,树立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现实主义诗歌之风,从而对后世诗人乃至诗歌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愧是一代“诗圣”。

第6题:

简述体育测量评价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体育测量评价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及:人类学测量时期、肌力测量时期、循环机能测量时期、运动能力综合性测量时期、标准化测量时期。

第7题:

试述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正确答案: 批美学苏、曲折发展、两类课程、新课程标准。

第8题: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个阶段。

  • A、2
  • B、3
  • C、4
  • D、5

正确答案:C

第9题:

从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青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青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
②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
③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际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青部颁布了《幼儿园教青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青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①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②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③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④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⑤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第10题:

谈谈对农村体育发展现状的认识。


正确答案: 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农村体育锻炼时间具有随意性与季节性;经济条件的滞后使得经济实用的健身项目易于普及;很多体育活动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有明显的文化继承性;天然的活动场地得天独厚(锻炼地点的天然性);(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薄弱)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发展不均衡,不少地区的体育场地器材匮乏,农村体育缺乏组织。另一方面,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把劳动与体育等同,要让大多数农民自觉、科学、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是摆在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