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文化大革命”时期竞技体育的“瘫痪”状况。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文化大革命”时期竞技体育的“瘫痪”状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简述竞技体育的竞争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体育竞技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竞争的结果只产生一个优胜者。产生多个优胜者的竞争常常是不成功的竞争。这就要求参加竞争各方要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心理水平、战术意识、团队精神,以及把握机遇的能力。
竞技体育中的竞争,毕竟是文化领域中的竞争。不同于以灭绝对方为目的的战争方式的“竞争”,也不同于以获得更大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济方式的竞争。
竞技体育的竞争以合作为前提,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他提倡一种公平竞争精神,即Fair Play。

第2题:

竞技体育的分类()竞技体育、()的竞技体育、()竞技体育。


正确答案:非正规;组织化;商业化

第3题:

简述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


正确答案: 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表现为
(一)竞技体育是造就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的人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竞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
(1)它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生活适应能力,使他们增长社会知识,而且对他们的思维意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都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2)它是青少年儿童的主要社交场合之一。对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3)它为人们提供了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争取个人事业成功的社会榜样。广大青少年可以从优秀运动员经过努力拼搏,取得胜利,得到启示和鼓励

第4题:

试分析“文化大革命”中竞技体育得以复苏的原因。


正确答案:1、1971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后,国家体委重新由国务院领导,央任命王猛为国家体委革命委员会主任,一部分领导和干部回到原来的岗位使全国体育工作获得了短暂的复苏。
2、在国际方面由于政治与经济的需要,我国与国际交往增多,“乒乓球外交”促成了中美建交,我国陆续加入和重返国际体育组织,我国与外国的体育比赛逐渐增多。

第5题:

简述“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村群众体育活动暂时“兴盛”的原因。


正确答案:1、初期职工体育消失
2、后期主要为球类运动项目和军事体育。
文革初期农村体育的发展曾一度受阻,但确是较早复苏的领域,这与知青上山下乡有很大关系。知青上山下乡在客观上对农村体育起到了普及和促进作用,知青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吸引和带动了大量农村青年的参加,提高了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水平。

第6题:

简述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区别。


正确答案: 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竞技运动时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功利性、角色性等特征。

第7题: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学校体育被扭曲的状况。


正确答案: 一是浮夸、蛮干;
二是以点代面,甚至以军训和劳动取代体育课。
1、以军训代替体育
2、劳动代替体育(1、没有场地;2、怕“修正主义体育”;3、没有军的条件)
3、无政府状态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放关羊式教学

第8题:

简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 (1)区别:1)主体不同,前者是在校生;后者是运动员。
2)目标不同,前者是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传播体育文化。后者是创造最好成绩。
3)从形式上看,前者是班级授课。后者是专门化训练。
4)从内容上看,前者是全面的。后者是单一的。
5)时间上看,前者是短散。后者是长整。
6)文化层面上看,前者是教育性和文化性结合。后者是商业性和极端性。
7)社会关注程度上看,前者是大。后者少。
(2)联系:1)二者同宗同源
2)二者经历了不同的文化轨迹
3)二者之间是对立的
4)二者要相互依存

第9题:

简述“文化大革命”时期竞技体育的“瘫痪”状况。


正确答案: 1、大批体育干部被下放、转业。
2、运动队解散(足球队员1124人,教练115人),训练体系完全崩溃。
3、体校停训

第10题:

文化大革命时期()处于瘫痪状态。


正确答案: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