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情形中,哪些构成不当得利:()

题目
多选题
下列情形中,哪些构成不当得利:()
A

甲将乙丢弃的病牛拾回家,经精心治疗病牛痊愈

B

甲研究所从乙工厂堆放在厂外的废料中提取贵重物品而获利

C

甲捡到乙的一块手表,而拿回家自己用

D

甲鱼塘的鱼跳入乙鱼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本案中某甲得的1万元是否构成不当得利?为什么?


参考答案:

某甲得到1万元不构成不当得利。因为厂家系履行道义上的给付。


第2题:

简述不当得利制度的构成要件。


正确答案:

第3题:

在下列情形中,哪些不构成不当得利?( )

A.甲将乙丢弃的病牛拾回家,经精心治疗病牛痊愈

B.甲研究所从乙工厂堆放在厂外的废料中提取贵重物品而获利

C.甲捡到乙的一块手表而拿回家自己使用

D.甲以市价买得一辆乙本无权处分的摩托车


正确答案:ABD
选项A的性质属于物的原始取得制度中的先占原则。选项8的性质也属于通过劳动的原始取得。因此,这两者不属于不当得利。D属于善意取得。

第4题:

下列选项中,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情形有(  )。
A.明知不欠债而清偿的
B.养子女给付生父母赡养费用
C.赌博之债
D.行贿受贿


答案:A,B,C,D
解析:
【精解】对无扶养义务的亲属误以为有扶养义务而予以扶养、养子女对生父母给付赡养费、他人结婚生子而给予贺礼、给他人祝寿给予的份子,基于扶养、抚养、赡养、赠与反悔、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慰问金、对无因管理人给予报酬、债务人提前偿还未到期的债务、明知不欠债而清偿以及基于不法原因的给付,如行贿受贿,夫妻一方与他人通奸,向发现者支付金钱,用金钱收买杀手,赌博之债等都不能适用不当得利要求返还。

第5题:

简述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要件及效力


参考答案:构成要件:1.一方获得利益;2.他方受到损失;3.获得利益和受到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4.获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 效力:1.受益人为善意,即在受益人取得利益时不知道没有合法根据,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利益存在的部分(现存利益)为限;如利益已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2.受益人为恶意,即在取得利益时明知没有合法根据,其返还利益的范围应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即使该利益在返还之时已经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返还义务也不免除。3.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其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之时存在的利益为准。

第6题:

简述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正确答案:
答: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须一方受到利益,即一方当事人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使其得到一定的财产利益。 
(2)须一方受到损失。这里的所谓的受到损失,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使财产利益的总额减少,既包括积极的损失,也包括消极的损失。 
(3)须一方受利益与一方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所谓受利益与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是指它方的损失是因一方的受益造成的,一方受益是它方受损的原因,受益与受损二者之间有变动的关联性。 
(4)须无合法的根据,这是不当得利构成的实质性要件。

第7题:

简述不当得利概念及其构成条件。


正确答案:
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或合同上的根据,使他人财产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其构成条件有:
(1)须一方获得利益。如果一方使他方的财产利益受到损害,而自己未从中获得任何利益。即使依祛应负损害赔偿的责任,也不构成不当得利之债。
(2)须他方受到损害。他方确实受到损害是不当得利成立的另一要件。受到损失,则不构成不当得利。他方受到损害,包括积极的损失和消极的损失。前者是指因一方受益使他方现有财产减少,后者指应得利益没有得到。
(3)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害之间须有直接因果关系。不当得利的一方之所以得利正是由于他方受到损害.也就是同一事实引起两方面的结果,即一方受益、他方受损。
(4)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不当得利获利一方受益没有合法的原因和根据,是不当得利之债成立的又一个要件。

第8题:

下列哪种情形,乙构成不当得利()。

A、甲欠乙500元,丙在甲不知情情形下自愿代为偿还;

B、甲大学新建校区,当地居民乙的房屋大幅升值;

C、甲把拾得的100元偿还乙的债务

D、甲雇人耕田,雇工误耕乙的三亩地


参考答案:D

第9题:

根据不当得利之债的构成条件,下列事实中,不构成不当得利之债的事实是:()。

A、甲基于房屋租赁合同1998年应向乙支付租金8000元,而乙支付了双份租金,实际支付16000元

B、邮局错将甲的邮包发给乙

C、因风灾甲的300只羊混入乙的羊群中

D、甲因财博输给乙8万元


参考答案:D

第10题:

根据民法理论,下列关于不当得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向银行贷款,银行的工作人员向甲多支付了5000元,甲未将这5000元归还银行,甲构成不当得利
B.甲外出,家中无人看管,邻居乙主动帮甲看管房屋,甲构成不当得利
C.甲以拾得的100元偿还了欠乙的债务,乙构成不当得利
D.甲替丙向乙清偿债务,乙构成不当得利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核不当得利。选项B中,乙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的行为,不符合不当得利的法定条件。选项C中,甲是拾得遗失物的人,甲构成不当得利,而非乙构成不当得利。选项D中,甲替丙还债,在这个行为中,获得利益的是丙而不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