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物中毒的流行病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题目
单选题
对食物中毒的流行病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B

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率低,死亡率高

C

毒蕈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率高

D

我国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大多数发生在新疆地区

E

霉变甘蔗和酵米面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北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A.中毒的发生与吃某种食物有关

B.以集体爆发多见

C.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

D.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第2题:

简述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第3题:

简述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正确答案:

第4题:

以下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A
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品。一般病程短、恢复快、愈后良好。

第5题:

关于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治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D
【考点】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河豚鱼毒素对热稳定,220℃以上才可被分解。

第6题: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食物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参考答案:1.蔬菜常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特别是当大量施用含硝酸盐的化肥或土壤中缺钼时,可增加植物中硝酸盐的蓄积。如果新鲜蔬菜储存时间过长、腐烂蔬菜及放置过久的煮熟蔬菜,此时菜内原有的硝酸盐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2.腌制的蔬菜 其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投放食盐的浓度、气温和腌制的时间有关。一般食盐浓度在12%以下时,气温越高亚硝酸盐生成量越多;从时间上看,蔬菜在腌制至7~8天时亚硝酸盐的生成量最多,一般于腌后20天消失。3.苦井水 含较多的硝酸盐,用该水煮粥或食物,再在不洁的锅内放置过夜后,则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4.摄入含量高的硝酸盐食物在体内转变为亚硝酸盐 在一定条件下,摄入的硝酸盐在体内可转变成亚硝酸盐。主要是胃肠功能紊乱、贫血、蛔虫症等消化功能欠佳者,可使胃肠道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当食用较多含硝酸盐高的蔬菜时,其肠道内,的细菌可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且在肠道内过多过快的形成以至来不及分解,结果大量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导致中毒,出现青紫,称为"肠原性青紫症"。5.腌肉制品加入过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6.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加入食品。

第7题:

食物中毒爆发事件,关于调查处理的任务和要求,以下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尽快查明食物中毒爆发事件发病原因

B.提出和采取控制食物中毒的措施

C.协助医疗机构对中毒病人进行救治

D.不收集对违法者实施处罚的证据


答案:D

第8题:

关于"流行病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人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B.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C.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正确答案:C

第9题:

下列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的是( )。


正确答案:ABE
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品。一般病程短、恢复快、愈后良好。

第10题: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是( )。[辽宁省2007年11月四级真题]


正确答案:ABE
【考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但在夏秋季节发生较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品。一般病程短、恢复快、愈后良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