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算得资料的s=-3.0,可认为(  )。

题目
单选题
某人算得资料的s=-3.0,可认为(  )。
A

变量值一个比一个小

B

变量值负的比正的多

C

计算有错

D

变量值都是负数

E

变量值多数为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人算得资料的s=-3.4,可认为()。

A.变量值都是负数

B.变量值负的比正的多

C.计算有错

D.变量值一个比一个小

E.变量值多数为0


参考答案:C

第2题:

有两个关系R,S如下: 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A.选择B.投影SX

有两个关系R,S如下:

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

A.选择

B.投影

C.插入

D.连接


正确答案:B
投影运算是从关系模式中挑选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这是从列的角度进行的运算,相当于对关系进行垂直分解。本题中,s是在原有关系R的内部进行的,是Ehn中原有的那些域的列所组成的关系,因此选择B)。

第3题:

某人算得某资料的标准差为一3.4,可认为

A.变量值都是负数

B.变量值负的比正的多

C.计算有错

D.变量值多数为.

E.变量值一个比一个小


正确答案:C

第4题:

闪现率效果最好在()。


A.2.0~2.2次/s之间时
B.2.4~2.6次/s之间时
C.2.8~3.0次/s之间时
D.3.0~3.2次/s之间时

答案:C
解析:
道路交通标线虚线的实线段和间隔的长度与车辆行驶速度直接相关。实线段间距过近,会造成闪现率过高而使虚线出现连续感,对驾驶员产生过分刺激;但闪现率太低,使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太少,起不到标线的警示作用。闪现率在2.8~3.0次/s之间时效果最好。

第5题:

有两个关系R,S如下: 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A.选择B.投影S

有两个关系R,S如下: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

A.选择

B.投影

C.插入

D.连接


正确答案:B
B。【解析】一个关系R通过投影运算后仍为一个关系R,R是由R中投影运算所指出的那些域的列所组成的关系。所以题目中关系s是由关系.R经过投影运算所得。(选择运算主要是对关系R中选择由满足逻辑条件的元组听组成的一个新关系。)

第6题:

有3个关系R、S和T如下: 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 A.并S

有3个关系R、S和T如下:

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

A.并

B.自然连接

C.笛卡儿积

D.交


正确答案:D
D。【解析】由题可知,T中的数据既在R中,也在S中,符合这个概念的是“交”运算,D正确。

第7题:

有两个关系R,S如下:

由关系R通过运算得到关系S,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


正确答案:B
由题目中关系s是由关系R中的某些列所组成的关系,可知关系s是由关系R经过投影运算得来的。

第8题:

有如下三个关系R、S和T: 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 A.笛卡儿积SX

有如下三个关系R、S和T: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

A.笛卡儿积

B.交

C.并

D.自然连接


正确答案:D
D【解析】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连接是一个叫自然连接的特例。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两关系间有公共域:通过公共域的相等值进行连接。通过观察3个关系R、S和T的结果可知,关系T是由关系R和s进行自然连接得到的。

第9题:

某人收集的资料如下表,该资料宜绘制A.条图B.圆图C.线圈D.直方图S

某人收集的资料如下表,该资料宜绘制

A.条图

B.圆图

C.线圈

D.直方图

E.散点图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某人算得资料的s= -3.0,可认为

A.变量值负的比正的多
B.变量值多数为零
C.变量值一个比一个小
D.变量值都是负数
E.计算有错

答案:E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