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患慢性胃炎10年余,近1周来干呕时作,口渴心烦,胃脘隐痛,饥而不欲饮食,大便干结,小溲短黄,舌红少苔,

题目
单选题
患者,男,45岁。患慢性胃炎10年余,近1周来干呕时作,口渴心烦,胃脘隐痛,饥而不欲饮食,大便干结,小溲短黄,舌红少苔,脉细偏数。属于()
A

食滞胃脘

B

胃火炽盛

C

胃阴亏虚

D

肝气犯胃

E

脾胃虚弱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患者,女性,56岁。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多年,近日来胃脘隐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纳差,干呕,手足心热,大便于,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其证型是( )

A、肝胃不和证

B、胃阴不足证

C、脾胃虚寒证

D、肝胃郁热证

E、胃络瘀阻证


参考答案:B

第2题:

患者,女,26岁。胃脘嘈杂,隐隐灼痛,饥不欲食,干呕,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其临床意义是

A、脾阴不足

B、胃阴不足

C、胃燥津亏

D、胃热炽盛

E、肝胃不和


参考答案:B

第3题:

患者,男,45岁。胃痛反复发作8年,近2天因饮酒后出现胃脘隐痛,口渴不欲饮,大便干结难解,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疗最佳方剂是

A、黄芪建中汤

B、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

C、益胃汤

D、归脾汤

E、沙参麦冬汤


参考答案:B

第4题:

胃阴虚证与胃热炽盛证均可见 ( )

A、胃脘灼痛,大便干结
B、消谷善饥,吞酸嘈杂
C、口渴,舌红,脉数
D、饥不欲食,干呕呃逆

答案:A,C
解析:

第5题:

何某,男,51岁。胃脘部疼痛,时发时止已半年,近月来胃脘经常隐隐灼痛。体瘦,胃脘隐痛,嘈杂脘痞,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诊断为何证,为什么?


参考答案:胃脘经常隐隐灼痛,嘈杂脘痞,饥不欲食为胃阴不足,纳降失常的表现,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为阴虚之象。诊断为胃阴虚证。

第6题:

患者脘腹隐痛,反复发作5年,饥不欲食,口燥咽干,时而干呕,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

A.食滞胃脘证

B.胃热证

C.胃阴虚证

D.肝胃不和证

E.肝气犯脾证


正确答案:C
C

第7题:

患者,女,42岁。患“慢性胃炎”三年,胃脘隐痛,食后胀满,暖气呃逆,虽饥而不欲多食,大便干,舌红无苔,脉细无力。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

A.脾气虚证

B.脾胃气虚证

C.胃阴虚证

D.脾阴虚证

E.肝胃不和证


正确答案:C

第8题:

病例摘要:张某,男,57岁,已婚,农民。2014年1月4日初诊。患者患胃病五年,近一月胃部隐痛、嘈杂。现症: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真心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胃痛。中医证型诊断:胃阴亏耗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胃部隐痛、嘈杂为主症,辨病为胃痛。现症见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辨证为胃阴亏耗证。胃阴亏耗,胃失濡养。中医病证鉴别: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隐痛、刺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症侯。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剂名称: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沙参9g,麦冬12g,生地15g,枸杞子10g,当归10g,川楝子9g,白芍10g,甘草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9题:

患者,男,45岁。患慢性胃炎10年余,近1周来干呕时作,口渴心烦,胃脘隐痛,饥而不欲饮食,大便干结,小溲短黄,舌红少苔,脉细偏数。属于( )

A、食滞胃脘

B、胃火炽盛

C、胃阴亏虚

D、肝气犯胃

E、脾胃虚弱


参考答案:C

第10题:

胃阴虚证与胃热炽盛证均可见

A.胃脘灼痛,大便干结
B.消谷善饥,吞酸嘈杂
C.口渴,舌红,脉数
D.饥不欲食,干呕呃逆

答案:A,C
解析:
胃阴虚的临床表现有: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胃热炽盛证的临床表现有:胃脘灼痛,拒按,渴喜热饮,或消谷善饥,或口臭,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综上可知,答案为AC。B选项为胃阴虚证独有,D选项为胃热炽盛证独有。此题属于识记类和理解应用类考题,要注意鉴别。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