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立宪
五权分立
权能分立
君主专制
第1题:
试述梁启超法律、道德“相须为用”的主张
梁启超在法治与人治的关系上,坚持法治和人治不可偏废,法律、道德“相须为用”的观点:
(1)他反对人治,认为人治弊端重重:
①人治是以某一人或某几人为转移。个人发挥作用的时间短、范围小,而法治发挥作用的时间长、范围广。
②人治是一种贤人政治,遇贤君则国治、遇昏君则国乱,而世上贤君少于昏君。③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国家大、政务繁,没有那么多贤人。
(2)同时他反对只靠法治:
①人能制法、非法能制人。法要由人来制定,而制法者的“德”与“智”很重要。有德有智者才能制定出“善法”。有“善法”才有“善治”。
②徒法不足以自行,有善法,然后有善治,而“善法”要靠人来制定,又要靠人来实施。因此,法治和人治必须统一。
梁启超还指出,“法不能独立”,如果政治习惯不养成,政治道德不确立,再好的法律也如同废纸一张。他认为,道德具有社会制裁力,法律具有国家制裁力,两者要“相须为用,莫可偏废”。法治只有辅之以道德教育,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启迪人们的自治能力。因此,要注意道德对法制的作用。他也反对把法律和道德混为一谈,他同意“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的说法,认为法与礼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
第2题:
梁启超关于造就“新民”的主张是什么?
第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董仲舒在政治思想上主张()。
第5题:
第6题:
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A.政治家B.学术人才
C.新国民D.实业人才
第7题:
第8题:
梁启超重要的政治法律思想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先秦政治思想史》
C.《大同书》
D.《春秋董氏学》
第9题:
第10题:
谭嗣同热切响应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主张,他的政论散文()也是非常典型的“报章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