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特点评述。

题目
问答题
湘军特点评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湘军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湘军将领以封建儒生为主
B.湘军是镇压太平军的主力
C.镇压太平天国后成为清军主力
D.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教育方面

答案:C
解析:
中国晚清时期曾国藩以湘勇为基础,在湖南创建的一支军队。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衣民。镇压太平军之后,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左宗裳平定新疆虽也利用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第2题:

曾国藩亲自率领湘军平定了北方的捻军。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晚清时期下列武装力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湘军、淮军、练军、新军

B.淮军、湘军、练军、新军

C.练军、湘军、淮军、新军

D.湘军、练军、淮军、新军


正确答案:A

第4题: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政府除了动用地主武装之外,还实行“借师助剿”,这两种镇压力量的组合,以下正确的是()

  • A、湘军、粤军——英法联军
  • B、湘军、淮军——洋枪队
  • C、湘军、淮军——英法联军
  • D、湘军、粤军——洋枪队

正确答案:B

第5题:

湘军新制中湘军的招募,统领由大帅挑选,营官由什长挑选。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湘军


答案:
解析:
湘军是晚清曾国藩创立的地方武装,或称湘勇,目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湘军将领大多为湘乡人,基本是封建儒生,士兵为从湘乡一带招募的农民。湘军的士兵由营官招募,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军比起技术性的教练,更重视思想纪律,湘军因此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营制主要采用明代戚继光的“束伍”成法。在武器装备上,湘军除了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外,还自设船厂,仿造新式武器。湘军编练建成后,共1.7万余人。从1851年起,湘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战太平、镇捻军、平西北、复新疆、兴军屯、办洋务、抗法国、拒日寇,直到1894年的牛庄之役,湘军全军覆没。

第7题:

湘军新制中的军官主要是由绅士、文生担任。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1922年“新学制”的学制体系与特点有哪 些?并对其做简要评述。


答案:
解析:
(1) “新学制”产生的原因及过程: 第一,中国近代学制形成后,虽经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小学过长,中学过短(七四制),中等教育又太偏于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而灵活性不够;同时,其模仿日本和德国的痕迹较深,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课程、教法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已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因而孕育着一场新的改革;第二, 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教育思想大量传人中国,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对华政治经济影响的日益加剧,美国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一时期留美学生返国者日多,特别是杜威和孟禄相继来华讲学,对推动教育改革起了很大作用;第三,改革旧 学制的先声可以追溯到1915年,这一年, 直隶省教育会发起成立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并召开了第一届年会,湖南省教育会在会上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案,从而吹响了学 制改革的号角。之后,第五届、第六届以及 第七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都重点讨论了学制问题,从而在全国掀起了研究学制改革的高潮;第四,伴随着学制改革的讨论,教育改革实践也方兴未艾。如1920年,舒新城等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打破年级分组,实行 “选科制”与“能力分组制”;髙等学校中, 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率先发起改革等, 这些教育改革实践为学制的最终制订提供了 坚实的依据。 (2) “新学制"的主要内容: 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扬平民教育 精神;谋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 革易于着手。其二是"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髙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其三是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用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 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 “新学制”的特点: 第一,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以“儿童身心发展阶段之大体标准” 划分阶段是1922年新学制最显著的特点。 学制分三段,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将学制阶段的划分建立在我国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研究上,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第二,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 实。它缩短了小学年限,改7年为6年,小学分为两级,初级小学4年为义务教育阶段,高级小学2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幼稚园也纳人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三,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 新学制中的精粹。其一,延长了中学年限, 改4年为6年,提高了中学教育的程度;其 二,中学分成初、高中两级,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的伸缩余地,而且也增加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其三,在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 第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系统。 新学制建立了自成体系、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 教育系统,用职业教育替代民初的实业教育。 第五,改革师范教育制度。新学制关于 师范教育制度方面的改革,突破了师范教育自成系统的框架,使师范教育种类增多、程度提高、设置灵活。第一,中等教育阶段, 除原有师范学校及附设的小学教员讲习所外, 高级中学还可设师范科。第二,高等教育阶 段,将旧制高等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大学,并在大学教育科(系)附设二年制师范专修 科,招收高中毕业生和师范学校毕业生,使高等师范教育与大学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第六,在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髙等教育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这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 育和科学研究。 此外,还有两条"附则”:一是注重天 才教育,得变通修业年限及课程,使优异之 智能尽量发展;二是注意特种教育。 (4)评价: 1922年的"新学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六三三制,但它“并不是盲从美制”。 尽管1922年新学制受到进步主义教育 思想和美国模式的影响,但其有内在的先进 性和合理性,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传统教育的束缚,表现了教育重心下移、适应社会和个人需要等时代特点。新学制既有比较缓一的基本要求,又给地方留有充分的灵活性,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以来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一些综合成果。这是中国教育界、文化界共同智慧的结晶,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国家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第9题:

李鸿章统领的封建军队称为湘军。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评述性消息写作不包括的特点是()。

  • A、事理交融
  • B、议论精辟
  • C、评述自然
  • D、言词犀利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