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藏、包庇罪

题目
名词解释题
窝藏、包庇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江某构成何罪?( )

A.脱逃罪

B.聚众劫狱罪

C.窝藏、包庇罪

D.破坏监管秩序罪


正确答案:A
【考点】共同犯罪的认定;聚众劫狱罪、破坏监管秩序罪、窝藏、包庇罪的概念
【解析】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为其提供隐藏场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而本案中江某和陈某是脱逃司法机关羁押和监管的行为,他们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不存在谁包庇谁的问题。因此他们共同构成脱逃罪。破坏监管秩序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破坏监管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为自然人特殊主体,虽被依法关押,但尚未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认定为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被行政拘留、劳动教养的人,不能成为本罪主体,所以D项为错误选项。聚众性的共同犯罪是指以众人的聚合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江某的个人行为不符合聚众劫狱罪的主体特征。所以B项错误。

第2题:

卫某明知柴某犯了抢劫罪,不仅不向公安机关报案,反而给柴某2000无路费,让柴某逃往外地。卫某的行为构成()

A.包庇罪

B.窝藏罪

C.窝藏罪和包庇罪

D.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B

第3题: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构成窝藏、包庇罪。()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4题:

关于窝藏、包庇罪,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明知是犯罪分子而不检举告发的行为,主观上没有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是知情不举,客观上没有实施窝藏、包庇的行为,不构成窝藏、包庇罪
B.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实施,也可以在此之前实施
C.包庇罪的作假证明限于在刑事诉讼中为犯罪分子作假证明;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伪造证据,可以是在任何性质的诉讼案件中伪造任何证据
D.窝藏、包庇犯与被窝藏、包庇的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动之前,就谋划或合谋,答应犯罪分子作案后给予窝藏、包庇的,应当以窝藏、包庇罪从重处罚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窝藏、包庇罪的认定。窝藏、包庇犯与被窝藏、包庇的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动之前,就谋划或合谋,答应犯罪分子作案后给予窝藏、包庇的,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第5题:

甲与乙约定,甲窃取了财物后,由乙负责窝藏、销售赃物。乙的窝赃和销赃行为,构成( )。

A.窝藏罪

B.窝藏、包庇罪

C.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

D.盗窃罪


正确答案:D
解析:甲和乙属于事前有共谋的犯罪活动,其共谋就是进行犯罪的分工,因此,应该成立共同犯罪。甲实施了盗窃行为,成立了盗窃罪,因此,乙也成立盗窃罪。

第6题:

甲因抢劫被公安机关追捕,逃至朋友乙家,对乙说:“公安要抓我,想在你这里躲几天。”乙遂收留甲在家。乙的行为构成( )。

A.窝藏、包庇罪

B.包庇罪

C.窝藏罪

D.妨害公务罪


正确答案:C

第7题:

王某明知其儿子杀了人,不仅不劝其自首,反而帮助其隐藏杀人凶器,清洗血衣。王某的行为构成()

A.窝藏罪

B.包庇罪

C.窝藏罪和包庇罪

D.一般违法行为


参考答案:B

第8题:

犯窝藏、包庇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下列犯罪属于事后帮助犯的有

A.窝藏罪
B.包庇罪
C.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D.洗钱罪

答案:A,B,C,D
解析:
题中犯罪都必须是在犯罪既遂前没有形成共同的犯罪故意,如果行为人与犯罪人事前有通谋,商定事后进行窝藏、包庇等行为的,是犯罪行为实施者的共犯,而不构成题中犯罪。

第10题:

关于窝藏、包庇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包庇罪的行为方式是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犯罪的人作假证明
B.窝藏的行为方式之一是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蔽住所
C.窝藏的行为方式之一是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蔽财物
D.窝藏、包庇罪的犯罪主观方面不需要明知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窝藏、包庇罪的行为方式。参见《刑法》第310条窝藏、包庇罪的规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