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男,1970年4月出生,未婚,身体健康;乙:女,1972年8月出生,未婚,身体健康。甲和乙于1993年经人介绍相识,

题目
问答题
甲:男,1970年4月出生,未婚,身体健康;乙:女,1972年8月出生,未婚,身体健康。甲和乙于1993年经人介绍相识,并于同年10月结婚。两人举行了隆重的结婚仪式,邀请了亲朋好友参加,但两人并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两人婚后感情尚好。2000年4月乙生育一女,2001年5月甲的父母因故去世,并未留下任何遗嘱,甲继承了一套房产和现金10万元。其间,两人感情出现问题。到2002年3月,两人达成离婚协议,但对子女的抚养权和甲继承的财产问题却产生了争议,于是两人起诉到法院。人民法院应该怎样判断两人的婚姻效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乙、丙三人是同一家公司的员工,他们的未婚妻A、B、C也都是这家公司的职员。知情者介绍说:“A的未婚夫是乙的好友,并在三个男子中最年轻;丙的年龄比C的未婚夫大。”依据该知情者提供的情况,我们可以推出三对组合分别是( )。

A.甲-A,乙-B,丙-C B.甲-B,乙-A,丙-C C.甲-C,乙-B,丙-A D.甲-A,乙-C,丙-B


正确答案:D
本题从选项出发应用代入验证排除法来解题,由于丙的年龄比C的未婚夫大,可见AB项可排除;由于 A的未婚夫最年轻,而丙比C的未婚夫大,可见丙不可能是A的未婚夫,所以排除C,只有D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所以选择D。

第2题:

共用题干
甲男于2008年7月经人介绍与乙女相识。相识不久,甲男向乙女提出想尽快结婚,打算赶在奥运会开幕当天举行婚礼;乙女得知甲男有20万元存款便满口答应。两人于2008年8月1日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此后,乙女多次向甲男索要衣物、首饰等,甲男都予以满足。为了顺利举行婚礼,甲男又给了女方1万元。婚礼那天,甲男在饭店订了酒席,并租车接女方,结果乙女又提出如不再给l万元,就不上车,双方闹得不欢而散,婚礼也未举行。根据案例回答32~34题。

如甲男申请婚姻登记机关撤销结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应()。
A:不予受理
B:应当受理
C:若女方也同意撤销,可以受理
D:告知只能通过诉讼程序撤销

答案:A
解析:
按照法律的规定,婚姻的成立包括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结婚登记是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是婚姻成立的法定程序,它是婚姻取得法律认可和保护的方式。题中甲乙已经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因此婚姻已经成立。


题中甲男与乙女的婚姻关系合法有效成立,不存在受胁迫的情形,因此甲男无权要求撤销婚姻,而只能通过离婚程序解除婚姻关系。


甲男与乙女的婚姻关系合法成立,在符合离婚条件的情形下,法院应当支持甲男的离婚诉讼请求,甲男赠与乙女的彩礼理应返还。

第3题:

某甲(男,未婚)不知某乙(女)已有配偶,偏信某乙未婚的谎言,与其结婚。对甲、乙:( )

A.以重婚罪论处

B.甲不构成犯罪,乙构成重婚罪

C.甲、乙均不构成犯罪

D.甲行政处分,乙以重婚罪论处


正确答案:B
【考点】重婚罪的主观要件
【解析】本题中某甲不知某乙已有配偶,而与之成婚,不构成重婚罪,某乙是有配偶而与他人重婚,构成重婚罪。

第4题:

甲(女)与乙(男)恋爱并书面订婚,但甲之母丙以乙经常赌博为由表示反对,并介绍本单位青年丁与甲相识,甲随后通知乙解除婚约。在甲、丁恋爱期间,丁曾送给丙微波炉一台。后来当甲和丁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结婚申请时,乙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认为自己与甲订婚在先,甲单方终止婚约无效,已形成的未婚夫妻关系应予保护;订婚时甲曾接受乙金项链一条应予返还;丙有干涉婚姻自由及包办婚姻行为,应予惩处。请分析甲、乙的婚约是否应予保护?甲接受乙的金项链是否应予返还?


正确答案:甲、乙的婚约不应保护。依我国政策、法律的精神,婚约无法律约束力,可凭任何一方的意思表示而解除。乙赠与甲金项链属于以结婚为目的之赠与,价值较高,应酌情返还。

第5题:

甲(女)与乙(男)恋爱并书面订婚,但甲之母丙以乙经常赌博为由表示反对,并介绍本单位青年丁与甲相识,甲随后通知乙解除婚约。在甲、丁恋爱期间,丁曾送给丙微波炉一台。后来当甲和丁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结婚申请时,乙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认为自己与甲订婚在先,甲单方终止婚约无效,已形成的未婚夫妻关系应予保护;订婚时甲曾接受乙金项链一条应予返还;丙有干涉婚姻自由及包办婚姻行为,应予惩处。丙的行为是否构成干涉婚姻自由和包办婚姻?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丙的行为并未构成干涉婚姻自由和包办强迫婚姻。甲与乙终止恋爱关系及与丁恋爱,申请结婚均系自主自愿决定的。

第6题:

甲男现年31岁,某富商之子,虽相貌堂堂且家境优越,但由于自小就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故一直未婚。乙女现年18岁,年轻貌美,一日其通过“摇一摇”结识甲男。两人迅速坠人爱河并相约结婚。甲男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此时精神正常),答应婚后赠与乙女房子一套,乙女欣然应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结婚乃男女双方所缔结的身份契约,甲男乙女均已年满18周岁,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结婚有效
B.甲男不可以与乙女结婚,且乙女尚未取得房屋的所有权
C.甲男虽可以与乙女结婚,但甲男答应赠与房子给乙女的行为无效
D.甲男不能与乙女结婚。因为甲男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答案:B
解析:
乙虽然已经年满18周岁,但结婚与一般法律行为不同。《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本题中乙女尚未达到法定婚龄,因此A选项错误。尽管甲为间歇性精神病人,但该疾病并非《婚姻法》第7条规定的不得结婚的疾病,且其结婚时精神正常。甲男不能与乙女结婚的原因在于乙女未达法定婚龄,而非由于甲男系限制行为能力人,C、D选项错误。甲赠与乙房屋的行为虽然有效,但因为房屋尚未办理过户登记,因此乙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B选项正确。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B。

第7题:

甲男与乙女经人介绍相识,二人相处一段时间,甲对乙较为满意,向乙提出结婚。乙则提出,甲必须为乙购买钻石项链、戒指,并给乙20万元,方能与甲登记,乙的行为属于().

  • A、买卖婚姻
  • B、包办婚姻
  • C、借婚姻索取财物
  • D、借婚姻骗取财物

正确答案:C

第8题:

甲、乙、丙三人是同一家公司的职员,他们的未婚妻A、B、C也都是这家公司的职员。知情者介绍说:“A的未婚夫是乙的好友,并在三个男子中最年轻,丙的年龄比C的未婚夫大。”依据该知情者提供的信息,可以推出三对准夫妻分别是( )。

A.甲-A,乙-B,丙-C

B.甲-A,乙-C,丙-B

C.甲-B,乙-C,丙-A

D.甲-C,乙-B,丙-A


正确答案:B
本题使用排除法作答比较简单。由“A的未婚夫是乙的好友,并在三个男子中最年轻,丙的年龄比C的未婚夫大”可知A、C的未婚夫不是丙,故可排除A、C、D项。89.A[解析]从题干得知,至少两名右手执拍的,R不入选,且选四名参加。可知S和T一定参加。已知“S不能与L配对,T不能与N配对,M不能与N或L配对”的限制条件,s能配对的选手有M、o,T能配对的选手有M、O只有选s、T、M、O四人,故可知共有一种选法。

第9题:

甲(女)与乙(男)恋爱并书面订婚,但甲之母丙以乙经常赌博为由表示反对,并介绍本单位青年丁与甲相识,甲随后通知乙解除婚约。在甲、丁恋爱期间,丁曾送给丙微波炉一台。后来当甲和丁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结婚申请时,乙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认为自己与甲订婚在先,甲单方终止婚约无效,已形成的未婚夫妻关系应予保护;订婚时甲曾接受乙金项链一条应予返还;丙有干涉婚姻自由及包办婚姻行为,应予惩处。丙收受微波炉的行为属于什么法律性质?应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微波炉属丁对丙的正常赠与。应承认并保护丙接受赠与后的所有权。

第10题:

甲乙两个俱乐部都分别有100名会员,其中甲俱乐部有女会员51人,男会员49人,而乙俱乐部有女会员99人,男会员1人,则甲乙俱乐部会员性别变量的众数为:()

  • A、甲:女,乙:女
  • B、甲:女,乙:男
  • C、甲:男和女,乙:女
  • D、甲:无法确定,乙:女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