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简述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主要是客观方面上的不同:敲诈勒索罪“诈取”财物,是采取恐吓、要挟的手段,给受害人施加压力,造成被害精神上的恐惧。在被害人不愿意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而交出财物。这里的“诈”有恐吓、要挟的强制性因素。
诈骗罪的“诈取”财物,是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使受害人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地交付财物。不存在强行索取的情况,这里的“诈”是指“诈术”,是一种欺骗,使被害人自己上当受骗,没有强制因素。因此,行为人非法占有财物使用欺骗的手段还在恐吓的强制手段,是区别二者的关键。
(1)行为人仅实施欺骗行为,被害人陷人认识错误并产生恐俱心理而处分财产的,应认定为诈骗罪。
(2)行为人仅实施胁迫行为,被害人虽陷人一定认识错误,但完全或主要基于恐惧心理处分财产的,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3)行为同时具有欺骗与胁迫性质,被害人仅陷人认识错误并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而没有产生恐惧心理的,应认定为诈骗罪。
(4)行为同时具有欺骗与胁迫性质,对方仅产生恐惧心理并基于恐心理处分财产,而没有陷人认识错误的,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5)行为同时具有欺骗与胁迫性质,被害人既陷人认识错误又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处分财产的,属于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
第2题:
试述以索贿方式构成的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的主要区别。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而后者是一般主体。
(2)客观方面不同。前者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他人有求于己时主动向他人索要财物,或者以不给财物就不给其办事为要挟,迫使他人交付财物。后者在客观上则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且以实施暴力伤害,揭发隐私,毁坏财产等手段威胁,要挟他人,迫使他人支付财物。
(3)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主要是侵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同时也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后者侵犯的则是他人的财产权利。
第3题:
简述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①威胁的方式不同。前者是直接对着被害人提出的;而后者既可以对着被害人,也可通过第三者或书信等间接方式发出。
②实施威胁的时间不同。前者的暴力威胁是当场实施的;后者以暴力相威胁到付诸实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③威胁的内容不尽相同。前者的威胁内容只能是当场可以实现的暴力侵害;后者的威胁内容较广泛,除暴力威胁外,还可以非暴力威胁。
④获得财物的时间不尽相同。前者是当场取得财物,而后者既可以当场也可以事后取得财物。
第4题:
下列犯罪在量刑时不应并处罚金的有( )。
A.盗窃罪
B.抢劫罪
C.诈骗罪
D.敲诈勒索罪
第5题:
A、敲诈勒索罪
B、挪用资金罪
C、诈骗罪
D、内幕交易罪
第6题:
简述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集资诈骗罪与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主要在于:
(1)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以非法占有集资款为目的;后者则以非法募集公众资金为目的。
(2)客观行为不同。前者是以集资之名行诈骗之实,即使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后者则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且不以使用欺诈手段为要件。
(3)犯罪客体不完全相同。前者既侵犯了金融管理秩序,又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后者侵犯的主要是金融管理秩序。
第7题: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和职称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
A.招摇撞骗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
第8题:
简述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
第9题:
简述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分。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