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

题目
多选题
《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某县法院的法官在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时认为该合同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德,因此判定该合同无效。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德都是法的渊源

B

在本案审判中,法官的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C

判决的可接受性是法官在判案过程所考量的因素

D

违反公共道德的民事行为也可能被法院判为无效,这说明在司法审判中,道德规范具有和法律规则同等的法律效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物权法》第七条规定,物权的取得和行使,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和他人合法权益。

A.公共利益

B.个人利益

C.集体利益

D.公众利益


参考答案:A

第2题: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B.合同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C.合同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D.合同订立以后,当事人可以随意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参考答案:D

第3题: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A、法律

B、法律、法规

C、法律、行政法规

D、法律、法规、规章


参考答案:C

第4题: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 )。
A.地方性法规
B.经国家认可的习惯
C.社会公德
D.国家政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
依据《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第5题: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一规定体现了( )。

A.平等原则

B.公序良俗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参考答案:B

第6题:

《民法通则赚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队这两个条文,可以看出()。

A.道德对于法律判断有一定影响

B.法律、行政法规和社会公德都是法律渊源

C.法官在裁判案件时也要尊重社会公德

D.订立和履行合同,可以不必遵守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 )。

A.国家政策

B.民事习惯

C.社会公德

D.行政规章


正确答案:A
《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第8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6条、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属于( )。

A.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公平原则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正确答案:D
解析:我国法律强调公民权利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即禁止公民滥用自己的权利,以免造成对他人合法权益的损害。

第9题:

新《保险法》关于保险活动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的规定中不包括( )

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B.尊重社会公德

C.遵循自愿原则

D.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参考答案:C

第10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第6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第7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试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条至第7条的法律规定。


答案:
解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条至第7条是关于民法的调整原则的规定。
(2)民法的调整原则,是指对各项民法制度和民法规范起统帅和指导作用、其效力贯穿民法始终的民法根本规则,是落实宪法宗旨、体现民法精神、规范民事活动、指导民事审判的基本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条至第7条规定的立法意义在于:确定了民事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确立了制定民事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基础;为民事主体的民事活动确定了基本的准则;为法院解释法律提供了基本依据;也是法律漏洞补充的基本依据。
(4)民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第一,平等原则。参与民事活动的民事主体地位平等,任何主体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当事人。第二,自愿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具有意志的独立性和行为的自主性。自愿原则的存在和实现,以平等原则的存在和实现为前提。第三,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原则。民法作为私法,以保护公民、法人的民事权益作为重要的使命。第四,等价有偿原则。民事主体在财产流转关系中进行等价交换,取得财产权利应当支付对价。至于民事主体之间自愿无偿赠与财产或者依法继承财产、履行家庭成员间的扶养义务则属于例外的情形。第五,诚实信用原则。民事主体在缔约时,讲诚实,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第六,公平原则。即以公平观念作为判断标准,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确立其民事权利、义务以及民事责任的原则。
(5)功能:第一,平等原则突出强调民法应当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第二,自愿原则,同样是市场经济对法律所提出的要求。第三,公平原则旨在维护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第四,诚信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民事活动不仅使当事人之间利益得到平衡,也必须使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第五,守法原则,使得民事主体的活动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范。第六,公平原则,具有维护国家社会的一般利益以及一般道德观念的重要功能。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