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
教会法
成文法
习惯法
第1题:
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
A.自然法
B.教会法
C.成文法
D.习惯法
第2题:
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
A.管仲
B.叔向
C.邓析
D.公孙侨
第3题:
春秋时期的公布成文法活动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变革。下列属于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著名的事例的是:( )。
A.郑国子产“铸刑书”
B.郑国邓析“竹刑”
C.晋国赵鞅“铸刑鼎”
D.晋国范宣子“著刑书”
第4题:
春秋时期,对郑国和晋国“铸刑鼎”,“铸刑书”提出激烈批评的是()。
A子产
B赵鞅
C孔子
D叔向
第5题:
第6题:
试述子产“铸刑书”的重大意义。
首先,它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新刑书的公布,使“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体现了春秋后期新兴地主阶级、商人和劳动人民保护私有财产、人身权利和执法公平的要求,使定罪量刑有一个公开、统一的标准。因此,公布成文法思想的提出,标志着罪刑擅断思想的动摇和法治思想的出现。子产的贡献,是在思想上使过去的礼、刑相分走向礼、刑统一,把公布成文法说成礼治的体现。
其次,它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的重要作用。子产铸刑书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制服那些骄奢不法的强宗大族,贵族们犯了法也要按照刑书的规定,与平民同样对待。虽然从实质上看,子产的刑法只不过是用封建等级取代奴隶主贵族等级,但刑法的公布,从形式上确认了“刑上大夫”,这就为后来法家“一断于法”的理论创造了前提。
第7题:
我国古代史称“铸刑书”一事是指:( )
A.郑国的子产铸刑书
B.晋国的子产铸刑鼎
C.郑国的邓析作竹刑于鼎
D.晋国的范宣子铸《常法》于鼎
第8题:
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
A.正确
B.错误
第9题:
第10题:
春秋时期“铸刑书”公布成文法的是管仲。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