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英代办级外交关系建立的主要过程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试述中英代办级外交关系建立的主要过程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建立退休制度的意义。
规定公务员强制退休制度有利于公务员队伍保持正常的新老交替,从而保持机关的活力和工作效率。公务员要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不仅仅需要有相关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还要具备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基于人类的生理规律与社会实际,中青年时期的体力、智力、精力最为旺盛,步人老年后,身体开始衰老,工作能力也逐步减退,难以承受繁重的工作负担。因此,使年老体弱、已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人员退出工作岗位,吸收年轻的人才进人公务员队伍,有利于保持正常的新老交替,保证机关工作的高效率,保证国家公务可以得到准确、及时的执行。

第2题:

试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商鞅按照法家理论对秦国的法律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改法为律。法,表达的是“平之如水”的含义;律,新兴地主阶级解释为“均布也”。商鞅改法为律是新兴地主阶级以法代刑思想的继续,其目的在于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公开性,注重法律的实施。
(2)重农奖功。为巩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保障国家的财源、兵源,商鞅实施了废除井田、开阡陌的土地政策,从法律上确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
(3)通过重刑轻罪治奸惩恶,并进一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还利用重刑强制民众开垦耕种,以维护生产的发展。
商鞅变法是在总结各诸侯国变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促成了秦国君主专制政治的稳定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也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活动中最彻底、成效最显著的一次,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在变法过程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重刑原则,并且规定了许多实施重刑的措施。这些法律理论和实践造成了秦严刑峻罚的法制特征,也为中国封建法制奠定了严酷的基调。

第3题:

试述最低工资的涵义及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的特殊意义。


参考答案:最低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对单位时间劳动必须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工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的特殊意义是:(1)最低工资制度是建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条件。由于劳动关系双方各自利益的相对差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都不可能自觉地站到宏观高度考虑社会劳动力的生产和发展问题。只有建立这一制度,才能保证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2)最低工资制度作为国家干预分配,可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保证社会的发展和稳定。(3)我国工资制度与国际劳工组织工资制度接轨。最低工资制度已成为世界潮流,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已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建立了这一制度,我国是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建立这一制度有利于我国工资制度与国际接轨。

第4题:

试述中法建交的基本过程及意义。


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法国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与台湾当局保持所谓“外交关系”,参加侵朝战争,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因此,中法之间基本上只有民间往来。到50年代后期,贸易、技术合作和文化艺术的交流逐步有所扩大。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他清除地意识到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开始逐步改善对华关系。但当时中法关系的发展存在着法国对阿尔及利亚进行殖民战争的障碍。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1963年10月,戴高乐授权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富尔来华同我商谈建交问题。此后,中法双方代表在瑞士伯尔尼就建交的具体事宜进行了谈判。而美国则多次同法国接触,并正式照会法国,反对法中建交。法国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于1964年1月27日同中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大国。在此影响下,中意、中奥都在这一年的晚些时候达成了互设民间贸易机构的协议。中法建交本身也是法国在抵制美国压力和在台湾问题上有了断然决策的结果。台湾随即撤走了它驻法国的“大使馆”

第5题:

试述担子菌锁状联合的概念、过程及意义。


正确答案: 概念:许多担子菌的双核菌丝细胞在分裂时,在靠近隔膜处形成一种锁状联合的结构,这种过程可以保持菌丝的双核化。
过程:首先在次生菌丝上产生分枝,在分枝处不同来源的两核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形成4个核,然后产生隔膜,一个核进入侧枝,最后侧枝的核回归到原来的细胞中。
意义:这种锁状联合可以保证来源不同的两个细胞核均匀的分配到子细胞中。

第6题:

1950年()月()日,中国与印度建立外交关系,现代国际法意义的两国关系自此展开。


正确答案:4;1

第7题:

2004年6月5日,美国前总统里根谢世。他于1980年就任美国总统时,中国与美国()。

  • A、建立外交关系的条件已经成熟
  • B、正在建立外交关系
  • C、尚未建立外交关系
  • D、外交关系已经正式建立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2012年3月13日晚举行招待会,隆重庆祝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周年。
A. 30B. 40 C. 50 D. 60


答案:B
解析:
1972年3月13日,中英两国在北京签署联合公报,双方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因此,2012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周年。

第9题:

试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主要过程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50年代,两国同盟友好,亲如兄弟。60—70年代,两国关系逐渐恶化乃至严重对抗。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苏两中加紧国内政治经济改革人同时,也逐渐高速了对外政策。从根本的国家利益出发,两都把实现相互关系的正常化明确地提上了日程。二、中苏关系正常化大致经过以下阶段:(一)中苏关系初步改善。自从6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逐渐推动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1979年4月3日,中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了决定,同盟条约期满后(即80年)不再延长。同日,中国外长黄华照会苏联驻华大使谢尔巴科夫,正式通知这一决定。中国政府还向苏联政府建议,双方就两国关系进行范围广泛的谈判,解决其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消除影响两国关系的障碍,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双方于1979年9月举行了第一轮副外长级谈判。由于双方立场相距太远,谈判毫无结果,于同年12月结束。1982年3月24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最高苏维埃主席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的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不支持“两个中国”,并表示苏联准备继续就现存的边界问题与中国举行谈判等。但是勃列日涅夫仍然攻击了中国的现行政策。中国政府对此作出了积极而又审慎的反应,表示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中国认为,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要切实消除“三大障碍”,即“近20年来,苏联一起在中苏过境和中蒙过境派驻重兵。它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在印度支那和东南亚进行扩张。不断对我国过境进行挑衅。它还武装侵占中国的邻邦阿富汗。这些都造成对亚洲和平和中国安全的严惩威胁。从1982年10月5日—21日的中苏特使第一轮磋商始到1986年4月共举行了8轮会谈。在会谈中,中国代表屡次要求苏联消除“三大障碍”,但是苏联都以“谈判不得损害第三国利益”为借口,不承认“三大障碍”的存在,采取拒绝讨论的态度。因此,8轮谈判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在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先后去世之际,中国政府利用三次葬礼时机,派出高级代表团,与苏联领导人直接交换意见,有力地推动了中苏关系在各个具体领域的迅速发展。(二)“三大障碍”的排除。戈尔巴乔夫85年3月上台执政后,虽然多次表示中苏关系将有重大改善,但是在最初几年里,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美苏军备控制谈判以及美苏关系的改善之中。对于中苏关系中的“三大障碍”的消除,苏联的步子迈得很小,没有实质性进展。直到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讲话,表示同意讨论“三大障碍”问题,苏联的态度终于有了一定的转变。1987年2月,中苏在莫斯科恢复过境谈判,双方商定讨论过境全线走向,并先从东端开始。1988年,苏联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以此为契机,中苏关于柬埔寨问题的谈判也迅速发展。到1988年底、89年初,两国外长进行了成功的互访,就柬埔寨问题的最主要方面达成了协议,并于1989年2月5日发表了联合声明,从而为中苏关系正常化扫清了障碍。(三)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实现。“三大障碍”的消除,为中苏最高级会晤创造了条件。1989年5月15日—18日,戈尔巴乔夫文访华,中苏双方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关系;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两之间的一切争端,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就苏联从蒙古撤军、边界、柬埔寨等问题达成协议;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有计划地发展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三、意义。中苏关系正常化既消除了60—70年代以来的对抗局面,又避免了50年代的政治军事同盟。中苏关系的改善,不针对任何第三国,它是一种新型的正常的睦邻友好关系,真正体现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精神,为亚太地区的安全与合作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贡献。

第10题:

试述中美外交关系建立的主要过程及意义。


正确答案: 1,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这是美方接受中方提出建交三原则“断交、废约、撤军“,中方对台问题采取务实灵活作法的前提下实现的。2,建交的三个过程:结束敌对关系阶段(中美大使级会谈、基辛格、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签订及其意义);双边关系徘徊阶段(73年互设联络处、福特上台、邓小平77年8月提出建交“三原则”);建立外交关系阶段(78年5月布热津斯基访华、12月达成建交协议、邓小平访美)。3,意义:改变中美苏大三角关系;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