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特征:
1、侵犯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同时侵犯了国家对信用卡业务的正常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伪造、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用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


第2题: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如何划清合同诈骗罪与一般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


参考答案:

概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特征:
1.本罪侵犯的课题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本罪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个人和单位均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4.本罪在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界限:
1.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合同的能力;
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欺骗行为;
3.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
4.行为人在违约后是否愿意承担违约责任;
5.行为人为履行合同的原因。


第3题: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应定为( )。

A.盗窃罪

B.信用卡诈骗罪

C.诈骗罪

D.票据诈骗罪


正确答案:A

第4题:

盗窃并使用信用卡构成犯罪的,应定()。

A.信用卡诈骗罪

B.盗窃罪

C.信用卡诈骗罪和盗窃罪

D.诈骗罪


参考答案:B

第5题:

试述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


参考答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特征:
1.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第6题:

保险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划清哪些界限?


参考答案:

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人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保险人的财产所有权,也侵犯了国家保险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保险活动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由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构成。
4、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
界限:
1、区分保险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2、区分保险诈骗诈骗罪的一罪与数罪。


第7题:

简述信用卡诈骗罪的特征。


参考答案:

概念: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本罪的具有以下特征:
1、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的行为。信用卡诈骗行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a、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虚假的身份证骗领的信用卡的,即用不真实的信用卡进行消费、购物、提取现金等行为。
b、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即使用已超过有使用期限的信用卡或已经挂失而失效的信用卡等行为。
c、冒用他人信用卡,即非持卡人未经持卡人同意允许而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进行消费、购物、提取现金的行为。
d、恶意透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返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第8题:

集资诈骗罪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认定本罪应如何划分本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


参考答案: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特征;
1、侵犯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对集资活动的正常管理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界限:
1、犯罪目的不同。集资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占有集资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是通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用于营利活动。
2、行为方式有所不同。集资诈骗是用诈骗方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不要求必须使用诈骗方法。
3、侵犯的客体不同。集资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不仅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还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而非法吸收公存款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仅限于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第9题:

甲秘密窃取他人现金3000元和信用卡一张,并使用此信用卡进行消费,金额达5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盗窃罪

C.诈骗罪

D.盗窃罪、信用卡诈骗罪


参考答案:A

第10题:

某甲盗窃某乙的钱包,钱包中有现金4000 元和一张信用卡,某甲在某商城用信用卡购物价值达7000

元。某甲 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

B.信用卡诈骗罪

C.盗窃罪

D.诈骗罪


正确答案:C

答案】C
【详解】选项A错误,刑法196条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本例中甲盗窃行为,获得现金4000,已经构成盗窃罪,适用盗窃的信用卡还是盗窃罪,虽然是有冒用他人的行为,基于法律的规定是盗窃罪。因此选项C与选项D错误。
【相关考点梳理】信用类问题是司考的难点和热点,掌握下面两个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