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青少年犯罪增多,犯罪年龄降低。
(2)女性犯罪成员总数中的比重趋增。
(3)流动人口犯罪突出,闲散人员犯罪增多,职业犯罪比重上升。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投资与负担模式。


参考答案:

1、教育投资的来源主体呈多元化,形成了以政府投资负担为主,企业、单位、个人家庭和社会团体共同投资负担为辅的多渠道投资模式。
2、在教育投资的运用上,扩大了地方政府、企业单位、个人家庭和学校的投资决策权,调动了他们投资办学的积极性。
3、在重视政府对整个教育发展、对教育投资运用进行调整与管理的同时,也注意发挥市场对教育及教育投资的调节作用。
4、重视和鼓励社会、私人自主投资办学,使私立民办学校开始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题:

简述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实例。


参考答案:

1、砖(石)木混合结构
▲特点:砖石承重墙、木架楼板、人字木屋架,大量使用砖券。
▲实例:1916年的北京大学红楼(4层)1906年上海汇中饭店(6层)
2、石钢骨混凝土混合结构
▲特点:墙体用很厚的砖石承重墙,楼层用工字钢密肋,中间加砖小拱再填以混凝土,或用工字钢外包混凝土作梁,梁间搭工字钢密肋。这种结构费钢量较大,主要用于外国人建造的重要工程,这种结构很快就被砖混结构所取代。
▲实例:1901年上海华俄道胜银行(砖石钢骨结构)1905年青岛提督公署(砖石钢骨结构)
3、架结构(钢框架或钢筋混凝土框架)
▲特点:由梁和柱组成的框架承重,墙体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1925年前,我国多层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26年开始,钢框架结构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实例:1908年的上海电话公司(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1923年上海汇丰银行(8层,钢框架)


第3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2)农产品供给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 (4)农业生产市场化进程加快;(5)农业发展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6)农业从自给自足转向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加;(7)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4题:

简述改革开放后犯罪类型结构的特点。


正确答案: (1)犯罪数量大幅度增长,社会损失严重。
(2)侵财犯罪突出。
(3)暴力犯罪向恶性化发展。
(4)流动人口犯罪突出,群体性犯罪增多,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5)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第5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形势的演变。


正确答案: 1、从社会成员普遍贫困到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2、从以绝对贫困为主到以相对贫困为主
3、从农村贫困突出到城市贫困凸显
4、从区域性贫困到阶层性贫困
5、从社会分割性贫困到社会转型性贫困
6、从暂时性贫困到持续性贫困
7、从个体归因性贫困观到社会归因性贫困观

第6题:

请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义务教育政策在变迁过程中也出现了“重点学校”价值导向、社会和市场参与供给不足,管理中存在权责失衡等问题。

第7题: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发展有哪些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发展道路进行了第二次探索,对原有的城市化道路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创新,其中,小城镇建设就是一个创举。城市化进程基本上按照“控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的指导思想来进行。城市职能发生变化,都是一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和整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8题:

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刑事犯罪的主体特点。


参考答案:

(1)青少年犯罪增多,犯罪年龄降低。
(2)女性犯罪成员总数中的比重趋增。
(3)流动人口犯罪突出,闲散人员犯罪增多,职业犯罪比重上升。


第9题:

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

  • A、50年代初
  • B、60年代初
  • C、“文革”期间
  • D、改革开放后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特点。


正确答案: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农民工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工人阶级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全国职工的平均年龄只有36岁左右。
三是岗位流动加快。原先的“铁饭碗”已被打破,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